問題詳情

29.由《孫子兵法‧軍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的觀點,可推衍出何種結論:
(A)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B)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C)勝兵先戰而後求勝。
(D)凡戰者,必以奇勝。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98295
統計:A(105),B(98),C(64),D(4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孫子兵法地形篇

用户評論

【用戶】不死鳥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翻譯: 孫子說,從前擅於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會被敵方戰敗,然後捕捉時機戰勝敵人。不會被敵人戰勝的主動權操之在己,能否戰勝敵人則取決於敵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於打仗的人,能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但卻不可能做到使敵人一定被我方戰勝。

【用戶】Kate Shih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古代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先創造條件使自己處於不被戰勝的地位,然後等待敵人能被我戰勝的時機。做到不被戰勝,關鍵在於自己創造充分的條件;可以戰勝敵人,關鍵在於敵人出現可乘之隙。因而,善於作戰的人,能做到自己不被戰勝,不能使敵人一定被我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測,但不可強求。

【用戶】Sandy Wu

【年級】

【評論內容】"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是後人錯誤的引用,原本孫子兵法只有說"知己知彼百戰不貽ㄧˊ",也就是說你如果知道敵我雙方實力及戰力,每次戰爭就都不會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意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