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46.關於「終身學習行動331」,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日行一善 (B)每天至少一餐不外食 (C)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 (D)每天至少學習30分鐘

【評論內容】教育部將民國99年訂為終身學習行動年,並提出學習密碼331: 3: 鼓勵每人每天至少運動3.....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9.西方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制度約於何時期正式確立 (A)十八世紀 (B)十九世紀 (C)十六世紀 (D)十七世紀

【評論內容】有什麼資料可以佐證是18世紀,而非19世紀嗎?

【評論主題】19.西方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制度約於何時期正式確立 (A)十八世紀 (B)十九世紀 (C)十六世紀 (D)十七世紀

【評論內容】有什麼資料可以佐證是18世紀,而非19世紀嗎?

【評論主題】46.關於「終身學習行動331」,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日行一善 (B)每天至少一餐不外食 (C)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 (D)每天至少學習30分鐘

【評論內容】教育部將民國99年訂為終身學習行動年,並提出學習密碼331: 3: 鼓勵每人每天至少運動3.....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9.西方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制度約於何時期正式確立 (A)十八世紀 (B)十九世紀 (C)十六世紀 (D)十七世紀

【評論內容】有什麼資料可以佐證是18世紀,而非19世紀嗎?

【評論主題】【題組】(2). 求紙盒的最大容積及此時的 x 值。(10 分)

【評論內容】對啊...由老師的話裡聽不出來,他想要指出的矛盾是什麼? 有人能解嗎?

【評論主題】46.關於「終身學習行動331」,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日行一善 (B)每天至少一餐不外食 (C)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 (D)每天至少學習30分鐘

【評論內容】

教育部將民國99年訂為終身學習行動年,並提出學習密碼331:

3: 鼓勵每人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

3: 學習30分鐘及

1: 日行一善

= 養成終身學習、規律運動及行善習慣

【評論主題】19.西方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制度約於何時期正式確立 (A)十八世紀 (B)十九世紀 (C)十六世紀 (D)十七世紀

【評論內容】有什麼資料可以佐證是18世紀,而非19世紀嗎?

【評論主題】18、下列那一個國家的教育行政體制屬於中央集權制?(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法國。

【評論內容】中央集權制:法、日。    地方分權制:美、徳 。    均權制:台灣

【評論主題】【題組】6窈窕

【評論內容】inane: 空虛的

【評論主題】【題組】54. 為了要成為一名消防人員,你必須每天運動來保持健康。

【評論內容】(C)半信半疑的, 猶豫不決的(D)可行的; 可實行的

【評論主題】17.不容置「喙」

【評論內容】A: 奢侈的; 浪費的  B:肥胖的

【評論主題】8. Don’t drive too fast. There is a speed l_____t on this street.(L7)

【評論內容】對阿...怪怪ㄟ!

【評論主題】2. 我們排放溫室氣體必會加速地球暖化及海平面上升。(…never…without….) (4%)

【評論內容】敘事句=主詞+動詞+(受詞) ex 我問你 有無句=主詞+有or無+(受詞) ex 我有一台電腦 表態句=主詞+形容詞 ex 山好高 判斷句=主詞+beV(是or不是)+斷語 ex 老鼠是禍害

【評論主題】Firefighters searched for survivors, combing the remains of houses and neighborhood ______ by the na

【評論內容】pulverize: 把...徹底摧毀; 粉碎

【評論主題】【題組】 ⑹五邊進場地速 180 浬/時,下滑道 3 度,正確下降率應為何?

【評論內容】題目要改為 Foreign languages were being taught primarily to learn oral/a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Classical Method.  那個(C)要拿掉. 

【評論主題】四、利用雄不稔生產玉米 F1 雜種有那三種方法(繪出流程圖)?(20 分)

【評論內容】原來和領域專門知識無關啊!

【評論主題】二、圖二所示為直流電路,求電壓 v?(10 分)

【評論內容】三年博士 冗不見治命與仇謀 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 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 竟死何裨不知慮此 反教人為-出自韓愈 進學解

【評論主題】基本而言,行為目標應包含五項基本要素,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內?(A) 對象(B) 過程(C) 情境(D) 結果

【評論內容】行為目標的設計,則應包括下列五個要素: 1.對象:敘述學習者的特徵,即達到預定學習行為的人,通常是指學生,一般省略不寫.2.行為:即達到教學目標的具體學習行為,使用動作的敘述說明可觀察的行為。3.結果:即學習行為的結果4.情境:敘述學習進行時的情況或條件,即學習行為的情境或條件。5.標準:敘述評鑑學生成就的標準,即評量學習行為的結果。

【評論主題】依據「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之規定,教師或校長依本條例申請退休者,除特殊原因外,其退休生效日以何時為準?(A)核准日 (B)一月一日或七月一日(B)一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 (D)二月一日或八月一日

【評論內容】第4-1條教師或校長依第三條申請退休者,除特殊原因外,其退休生效日以二月一日或八月一日為準。教師或校長依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應即退休者,其限齡在八月一日至次年元月三十一日間,得以次年二月一日為退休生效日;其限齡在二月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間,得以八月一日為退休生效日。

【評論主題】提供某種行為的基礎什麼?(A)環境。(B)遺傳。(C)語言。(D)情緒。

【評論內容】題目太籠統,沒交代清楚。好像是要考諮商的部分。

【評論主題】「以社會需要為設計主軸」的課程統整屬於何種課程設計?(A)廣域課程設計 (B)相關課程設計 (C)核心課程設計 (D)活動課程設計。

【評論內容】核心課程優點: 打破學術和學科之界限,使教材成為完整之生活經驗。以幫助學生成長及解決個人困難,並適應社會需要,有利於他們面對和解決社會問題及困難。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為重視德育的教育思想家?(A)洛克(Locke)(B)盧梭(Rouseau)(C)培根 (Bacon)(D)康門紐司(Comenius)

【評論內容】題目把答案寫出來了! 請修改題目。

【評論主題】目標管理(A)彼得聖吉(B)度拉克

【評論內容】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是1960年代末期之後迅速發展的企業管理理論之一,首先提出者為彼得·杜拉克。但這題目也未免寫得太短了吧!

【評論主題】29.由《孫子兵法‧軍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的觀點,可推衍出何種結論:(A)知己知彼,百戰不殆。(B)知己知彼,

【評論內容】

古代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先創造條件使自己處於不被戰勝的地位,然後等待敵人能被我戰勝的時機。做到不被戰勝,關鍵在於自己創造充分的條件;可以戰勝敵人,關鍵在於敵人出現可乘之隙。因而,善於作戰的人,能做到自己不被戰勝,不能使敵人一定被我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測,但不可強求。

【評論主題】施普朗格以愛為中心價值是(A)藝術(B)宗教(C)政治(D)社會

【評論內容】

斯普朗格據精神科學的孤立化、理想化、全體化、個性化四個方法和步驟,

將人格分成六種不同的價值類型:

(一)經濟型,在追求「利」-企業家 

(二)理論型,在追求「真」-學者、專家 

(三)藝術型,在追求「美」-音樂家、畫家 

(四)社會型,在追求「愛」-慈善家、教師、社工人員 

(五)政治型,在追求「權」-政治家

(六)宗教型,在追求「聖」-宗教工作者 

每個人都同時包含上述六型,只是其中某一型可能特別發達明顯,

或極為缺乏,就如同骰子的六個面一般。

【評論主題】The engineer gave our house a _____check-up before my father bought it.(A)popular(B)comprehensive(C)

【評論內容】The engineer gave our house a _____check-up before my father bought it. 單字中間要空格,不然看得很辛苦!

【評論主題】15.哪一位學者是平民教育創兒童文學第一人,第二人在教科書上使用插圖。他設立「泛愛學校」,即「我們要給兒童教育,如同必須要給他愛一樣。」(A)巴斯道/巴西多(Basedow) (B)賴克斯 (C)尼爾

【評論內容】德國人巴斯道(Johann Bernard Basedow,1723-1790)受盧梭「愛彌兒」影響,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計畫,創辦「泛愛學校」(Philanthropinum),根據自然原則,將盧梭的教育觀點在學校中實踐。以順應自然的教育方式教導學生,學生穿著簡單舒適、注重語文、遊戲玩耍與藝能科目、實施性教育、男女合校、

【評論主題】30.把歷史、地理、公民三科合併為「社會」一科是(A)合科課程(B)核心課程(C)分科課程(D)廣博課程

【評論內容】合科課程又稱融合課程,把有關的科目合併起來,將教材加以重新組織排列成一新科目。目的在減少分科課程支離破裂的弊病,使學生獲得更完整的學習經驗,配合實際生活情境。

【評論主題】20.蔡邕在曹娥碑上題「黃絹少婦外孫齏臼」是利用字形的離合、增損、顛倒等方式構成的隱語,在析字修辭中屬「化形析字」,下列何者非屬此類?(A)門口問信,人言不久便來。八刀分肉,內人和議不均。奴手拏花,草

【評論內容】(B) 唐伯虎的幼年故事有人去到唐伯虎家中作客, 他的父親十分高興, 拿了炒豆時果招呼. 其中一人知唐伯虎善於對句, 便對唐伯虎道:我出個對子, 敢對嗎? 唐伯虎笑道:對不上, 甘願受罰. 對上了, 我要你腰間玉佩為獎品. 那朋友笑道:好, 順手捻開一粒炒豆, 說道:炒豆捻開, 拋下一雙金龜甲;不想唐伯虎聰敏過人, 他話音方落, 唐伯虎便手舉甜瓜, 說道:甜瓜切破, 分成兩片玉玻璃.那朋友笑道:果然了不起. 說完便解下腰間玉佩給了唐伯虎.

【評論主題】27.下列有關「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課程觀的敘述,那一項不正確(A)強調動態與開放的課程觀 (B)重視多元化教育 ?(C)主張跨學科的課程統整 (D)支持工具理性模式的論述

【評論內容】工具理性,就是通過實踐的途徑確認工具(手段)的有用性,從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為人的某種功利的實現服務。

【評論主題】49. 語文中特意顛倒文句次第,這種修辭法叫「倒裝」。以下文句何者不是倒裝句?(A)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荀子 不茍)(B)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李商隱 隋宮)(C)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

【評論內容】(B)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如今腐草中,螢火蟲早就絕了蹤跡;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