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據對於語言文字的認識,一半也要靠虛心模仿前人的範作。文藝必止於創作,卻必始於模仿,模仿就是學習。最簡潔的辦法是精選範文百篇左右(能多固好;不能多,百篇就很夠),細心研究每篇的命意、佈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務求透懂,不放過一字一句,然後把它熟讀成誦,玩味其中聲音節奏與神理氣韻,使它不但沉到心靈裡去,還須沉到筋肉裡去。這一步做到了,再拿這些範文來模仿(從前人所謂「擬」),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漸變為無意的,習慣就成了自然。入手不妨嘗試各家風格的長處,成就一種自己獨創的風格。從前作古文的人大半經過這種訓練,依我想,作語體文也不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方法。 摘自朱光潛〈資稟與修養〉
【題組】36.作者在文中說明訓練寫作的理念,與下列何項最為相近?
(A)親近自然,陶冶心靈
(B)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按部就班,墨守成規
(D)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