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 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季子聞之曰:「敬叔父則敬,敬弟則敬,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熱水),夏日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外也?」(《孟子.告子》)關於此段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公都子認為仁在外而義在內
(B)季子認為仁義之心都是發自於內
(C)公都子認為飲湯飲水,都是外在的飲食表現
(D)公都子是以飲冷水熱水比喻仁義都發自內心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60234
統計:A(89),B(254),C(108),D(1430),E(0)

用户評論

【用戶】Yu Flower

【年級】

【評論內容】翻譯孟季子問公都子說:「怎麼說義是內的呢?」公都子說:「因為表示我的尊敬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所以說義是在內的。」孟季子說:「有個同鄉的人,年紀比我大哥長一歲,那該尊敬誰?」公都子說:「尊敬大哥。」孟季子說:「如果斟酒的話先斟給誰?」公都子說:「先斟酒給鄉人。」孟季子說:「心中所尊敬的是大哥,斟酒則先敬鄉人;那麼這敬長之義果然是在外,不是從內心發出的啊。」公都子不能回答,就將季子的話告訴孟子。孟子說:「你問他:『是尊敬叔父呢?還是尊敬兄弟呢?』他會說:『尊敬叔父。』你再問他:『弟弟在做祭祀的神像時,應該尊敬誰?』他會說:『尊敬弟弟。』那你就問他:『何不尊敬叔父呢?』他會說:『因為弟弟在神位的緣故啊...

【用戶】KAKAL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季:怎麼說義是發自內心。公都:從事我所尊敬的行為,所以發自內心。季:該敬叔父就敬,該敬弟弟就敬,敬誰都是由外在決定,不是發自內心。公都:冬天喝熱湯,夏天喝涼水,也都是喝到身體外面嗎?

【用戶】KAKAL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簡言之,外在行為都是出自內在需求。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27 梁啟超〈學問的趣味〉:「學問的趣味,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句話我不能回答。凡趣味總要自己領略,自己 未曾領略得到時,旁人沒法子告訴你。」此段文意主要表達: (A)好讀書,不求甚解 (B)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C)為學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5 年 - 105年司法五等五等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55228答案:C難度:簡單17 張愛玲《張看.連環套》:「照片這東西不過是生命的碎殼;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嚥了下去, 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給大家看的惟有那滿地狼藉的黑白的瓜子殼。」下列選項最接近上文旨意的是: (A)物換星移,不堪回首 (B)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C)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