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西元1920 年1 月,臺灣留日學生成立以「專門研討臺灣所有的應革興事項以圖提昇其文化 」為綱領的組織是:
(A)新民會
(B)臺灣文化協會
(C)協志會
(D)東京臺灣青年會。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
統計:A(216),B(49),C(5),D(3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新民會--日治台灣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

用户評論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新民會成立於1920年1月11日,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在日台灣留學生於1919年開始組織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其目的在於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以增進台灣同胞幸福。前身為1919年(大正7年)末組成的「啟發會」,為擴大並強化組織,以旅日台灣留學生蔡式榖、林呈祿、吳三連等人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灣士紳,使啟發會改組成為「新民會」。會長為林獻堂、副會長為蔡惠如,而會員中較為活躍的有彭華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祿等。在新民會成立大會上,並訂定3個決議目標,分別為「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為擴大宣傳,發行機關雜誌」、「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第一項的落實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廢運動」的推動。...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新民會成立於1920年1月11日,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在日台灣留學生於1919年開始組織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其目的在於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以增進台灣同胞幸福。前身為1919年(大正7年)末組成的「啟發會」,為擴大並強化組織,以旅日台灣留學生蔡式榖、林呈祿、吳三連等人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灣士紳,使啟發會改組成為「新民會」。會長為林獻堂、副會長為蔡惠如,而會員中較為活躍的有彭華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祿等。在新民會成立大會上,並訂定3個決議目標,分別為「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為擴大宣傳,發行機關雜誌」、「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第一項的落實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廢運動」的推動。...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新民會成立於1920年1月11日,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在日台灣留學生於1919年開始組織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其目的在於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以增進台灣同胞幸福。前身為1919年(大正7年)末組成的「啟發會」,為擴大並強化組織,以旅日台灣留學生蔡式榖、林呈祿、吳三連等人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灣士紳,使啟發會改組成為「新民會」。會長為林獻堂、副會長為蔡惠如,而會員中較為活躍的有彭華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祿等。在新民會成立大會上,並訂定3個決議目標,分別為「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為擴大宣傳,發行機關雜誌」、「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第一項的落實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廢運動」的推動。...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新民會成立於1920年1月11日,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在日台灣留學生於1919年開始組織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其目的在於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以增進台灣同胞幸福。前身為1919年(大正7年)末組成的「啟發會」,為擴大並強化組織,以旅日台灣留學生蔡式榖、林呈祿、吳三連等人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灣士紳,使啟發會改組成為「新民會」。會長為林獻堂、副會長為蔡惠如,而會員中較為活躍的有彭華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祿等。在新民會成立大會上,並訂定3個決議目標,分別為「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為擴大宣傳,發行機關雜誌」、「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第一項的落實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廢運動」的推動。...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新民會成立於1920年1月11日,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在日台灣留學生於1919年開始組織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其目的在於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以增進台灣同胞幸福。前身為1919年(大正7年)末組成的「啟發會」,為擴大並強化組織,以旅日台灣留學生蔡式榖、林呈祿、吳三連等人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灣士紳,使啟發會改組成為「新民會」。會長為林獻堂、副會長為蔡惠如,而會員中較為活躍的有彭華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祿等。在新民會成立大會上,並訂定3個決議目標,分別為「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為擴大宣傳,發行機關雜誌」、「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第一項的落實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廢運動」的推動。...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新民會成立於1920年1月11日,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在日台灣留學生於1919年開始組織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其目的在於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以增進台灣同胞幸福。前身為1919年(大正7年)末組成的「啟發會」,為擴大並強化組織,以旅日台灣留學生蔡式榖、林呈祿、吳三連等人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灣士紳,使啟發會改組成為「新民會」。會長為林獻堂、副會長為蔡惠如,而會員中較為活躍的有彭華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祿等。在新民會成立大會上,並訂定3個決議目標,分別為「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為擴大宣傳,發行機關雜誌」、「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第一項的落實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廢運動」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