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6 針對低成就或文化不利幼兒的直接教學課程模式,課程觀點為何?甲、應用行為學派原則 乙、強調採用替代性評量丙、視幼兒為學習參與者 丁、預先安排結構式的活動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93078
統計:A(65),B(185),C(634),D(185),E(0)

用户評論

【用戶】持之以恆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丙是布魯納發現學習,學生為主體

【用戶】ev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替代性評量變通性評量亦稱為替代性評量,旨在替代傳統標準化和選擇題式的 客觀測驗。因其重視知識的真實性應用與自我評鑑標準,並強調課程本位的能力評量﹝非成績本位、分數本位﹞與不同社會文化常模建立。如重視形成性評量、多元評量、適性評量等,讓學生經由觀察、實驗、報告、蒐集資料….等實質的作品,取代現今的月考,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不再刻板,而更趨生活化。 即針對傳統紙筆及標準化測驗的缺點而提出改進的變通性評量,用意在於希望能評量到學生真正的能力。

【用戶】ev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替代性評量變通性評量亦稱為替代性評量,旨在替代傳統標準化和選擇題式的 客觀測驗。因其重視知識的真實性應用與自我評鑑標準,並強調課程本位的能力評量﹝非成績本位、分數本位﹞與不同社會文化常模建立。如重視形成性評量、多元評量、適性評量等,讓學生經由觀察、實驗、報告、蒐集資料….等實質的作品,取代現今的月考,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不再刻板,而更趨生活化。 即針對傳統紙筆及標準化測驗的缺點而提出改進的變通性評量,用意在於希望能評量到學生真正的能力。

【用戶】可可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乙、強調採用替代性評量→形成性丙、視幼兒為學習參與者→接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