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青少年的情緒之所以不穩定,主要是由於(A)性發展成熟但不能自行化解或克制 (B)生長徒增對身體帶來巨大變化而無法適應 (C) 生理成熟所產生的性驅力〈sex drive〉〈俗稱性衝動〉,無法獲得滿足

【評論內容】生長徒增指的是身高和體重所產生的變化,而孩子從小一直都有長高的經驗,因此比較沒有特殊感受,但生理成熟了,心理卻為跟著成熟而導致在情緒上無法自行化解。

【評論主題】11.如圖,∠1=89°,∠2=71°,∠3=70°,∠4=110°,則∠A+∠B+∠C+∠D+∠E=【    】 度。

【評論內容】日記法所記錄的事件行為並不是已經事先設定好的行為,

【評論主題】【題組】58. 這本書是你學習英文最有用的工具。

【評論內容】一、ㄨ、ㄩ此三音為介音,而非聲母

【評論主題】【題組】(5)heat pump

【評論內容】研究發現:①. Ainaworth 發現,孩子對母親的反應有很明顯的個別差異。不管和陌生人留在一起或是獨自留在房間,在母親離開時,大部份的孩子都會表現出不安的情緒。②. 其範圍從輕微的不安,到一面大哭一面用眼睛到處尋找媽媽。在母親回來時,有一半以上的嬰兒會立刻表現出極欲與母親在一起的反應,很快地情緒 便 又 恢 復 穩 定 , 而 又 回 復 了 對 這 間遊 戲 室 裡 有 趣 的 玩 具 的 探 索 ,Ainsworth 稱這些孩子為「安全依戀」的孩子(secure children)。 ③. 有些嬰兒在母親回到房裡的反應卻顯得出奇的淡漠,似乎並不在乎母親的來去,甚者還會故意避免與母親有肢體或是眼神上接觸。Ainsworth 稱這些孩子為「不安全依戀─迴避型」的孩...

【評論主題】一、依空氣污染防制法及其相關子法,試述下列各名詞之意涵:(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題組】⑴揮發性有機物

【評論內容】

嬰幼兒的氣質表現可分為下列九個項目:

活動量:指孩子在全天活動中,所表現的動作節奏快慢與活動頻率多寡。有的孩子比較安靜,而活動量帶大的孩子,很容易出亂子或干擾到別人。規律性:指孩子的生理機能、睡眠、清醒時間、飢餓與食量的規律性。規律性可預期的孩子,父母好帶;作息不一定的孩子,可能會造成父母很大的困擾。注意力分散度:孩子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而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很可能影響學習效果。趨避性:孩子初次接觸人、食物、情況或場所等新刺激時,所表現的接受或是退縮的態度。退縮的小孩,比腳容易讓人誤認為膽小、不主動或沒興趣。堅持性:孩子正在或想要作某些事情時,若遭遇困難、障礙或挫折時,...

【評論主題】一、請說明以下的名詞定義:(25 分)【題組】⑴可能最大降雨(probable maximum precipitation)

【評論內容】艾瑞克森(E. Erikson)

階段

危機

年齡

積極解決

消極解決

嬰兒期

信任對不信任

0~1

希望、安全

害怕、不安全感

學步期

自主對羞怯

1~3

自我控制

自我懷疑

學前期

主動對內疚

3~6

方向和目的

無價值感

小學期

勤奮對自卑

6~11

能力

無能

青少年期

同一性對混淆

11~20

忠誠

不確定感

成年早期

親密對孤獨

20~24

兩性關係混亂

成年期

繁殖對停擺

25~64

關心

自私

老年期

完美對?望

64~

明智

無意義...

【評論主題】34. 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上常出現明顯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上強調提供學生充分練習與累積複習,以及錯誤類型的分析,是指下列哪一種教學法? (A)結構化教學法(B)工作分析教學法 (C)協同教學法 (D)直

【評論內容】

直接教學法具有以下幾項特徵:

(1)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訂定系統的教學計畫、仔細地選擇教學目標、使用結構性強的課程、與細步而排序明確的教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注意學生的專注度和學習動機、老師隨時監控學生的進步情形、以及重視評量與教學的配合等。

(2)強調分散式的教學,採用多單元活動設計方式進行小步驟的教學,每節課均含新教、練習與複習不同內容的教學活動,每項活動均不超過10~15分鐘。此種設計可避免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及過度學習的缺失,並可提昇學生的辨別力及長期記憶力。

(3)教學生認識一樣東西或一個概念時,如錢幣、車子,範例的選擇宜提供正例和負例,正例的選擇著重差異愈大愈好,如將所有的錢幣都拿給學生看,以...

【評論主題】82.兩位幼兒在玩沙,各自在挖沙、堆沙,彼此之間偶而有交談,這種遊戲型態為(A)聯合遊戲(B)平行遊戲(C)合作遊戲(D)協同遊戲。

【評論內容】

Parten(1932)依其觀察兒童遊戲狀況分為六個階段:(1)無所是事行為(unocuppied behavior ):約在幼兒兩歲之前,到處走動,東張西望或靜坐一旁,沒有作特定的事情。(2).旁觀行為(onlooker behavior):當其他的孩子在玩時,幼兒只在一旁觀看,偶而與正在玩遊戲的兒童說話,但沒有參與遊戲。(3)單獨遊戲(solitary play):自己一個人玩,不與他人交談,所玩的玩具與其他兒童不同。(4)平行遊戲(parallel play):與旁邊的小孩玩相同的玩具和遊戲,但他們並沒有進一步交談。(5)協同遊戲(associative play):約在三歲半至四歲半,與其他的兒童玩,但彼此之間沒有共同目標即相互協助,仍以個人為主。 (6)合作遊戲(cooperative play):約在四歲半之後,與其他的兒童玩,比次之間有分工及相互協助,以達成故同目標(吳幸玲,2003;潘慧玲1992;Goncu, & Klein,2001)。

【評論主題】21.從嬰兒的腳跟沿著足底朝向大拇趾方向輕畫,此時嬰兒會出現何種反射?(A)巴賓斯基反射(Babinski’s reflex) (B)達爾文反射(Darwinian reflex)(C)踏步反射(st

【評論內容】

巴斯斯基反應】

一種輕觸嬰兒腳掌即腳拇趾上翹,而其他四個腳趾作扇形散開的反應。在出生時出現,到四個月以後才逐漸減弱,而要到兩歲以後才慢慢消失。 由德國生理學家巴賓斯基(J.Babinski)於西元一八九九年首先提出。

 

【巴達爾文反射】拳握反射(Darwinian reflex)

當新生兒的手碰觸物品時,其手掌會彎曲,並且將手中的東西緊抓不放。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能以手掌抓握一物,懸起身體的重量。從出生即出現,在一個月以後開始減退,數月後消失。 

【摩羅反射】(驚嚇反應)(Moro reflex)

當新生兒突然受到痛、光、強音的刺激或失去支托時,會引起四肢衝擊運動,即兩腳舉高、兩手腕向內側彎曲作擁抱狀。從出生開始,到四個月以後逐漸消失。

【評論主題】38.上課時將學生依其性別、能力等因素,分配到一異質小組中,教師鼓勵成員彼此協助、相互支持,以提高學習成效,達成團體目標,此重教學法稱之為(A)合作學習教學法;(B)討論教學法;(C)協同教學法;(D

【評論內容】

合作教學,其運用乃根據能力水準,將學生分成四、五人一組,盡量使每一組的學生,具有最大的差異,無論從其能力、性別、或其他社會與心裡區分,是一種異質性的分組,使每一組的結構類似於整個班級的結構。利用演講法或討論法學習新教材並提示作業單。作業單的學習與評量以組做單位,採用各種方式合作學習,學習至相當的程度,參加評量,評量的結果作組間比賽。按學生過去的成績為基準,每個人的進步成績可為其所屬的團體加分。其實際作法,各組案練習中的表現,最優的與最優的比,次好與次好的比,差的與差的比較,構成不同的分陣。各分陣的分數最高第一名為所屬的小組爭到分,次高的爭到分,以此類推,最後再表揚分數最高的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