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7.教育部訂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旨在保障幼兒接受適當教育及照顧之權利等。依據布郎菲布列納(Bronfenbrenner)的生物生態學理論, 教育政策的訂頒對幼兒的影響可歸屬於下列哪一項?(A)小系

【評論內容】

一、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的意涵

生物因素就是自然生態環境,環境因素則由兒童的生活環境推廣至外在的世界環境,這些環境可分為四層:

1.微觀系統:是指與兒童有切身關係的生活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友伴及社區。

2.中介系統:是指家庭、學校、友伴及社區之間的聯繫與相互關係,如父母與學校相互合作情況,友伴群體相處的影響等。

3.外在系統:是指兒童未直接參與,但影響兒童及青少年成長的因素,如父母的工作環境,學校的教育方向及社區資源的運用等。

4.宏觀系統:是指文化、政治、法律、社會階層及世界各地所發生的時事,因為國際環境的變化必然波及或影響各國的政治、經濟生活。

【評論主題】74. CIPP 評鑑模式,“C”指的是 (A)課程(curriculum) (B)背景(context) (C)批判(critical) (D)統合(collaborating)

【評論內容】

一)、背景評鑑(context evaluation):是定義與計畫有關的環境,描述此環境所包含的理想情境及實際情境,設定出其欲達到的需求目標,並診斷有礙需求達成及妨礙機會運用的問題所在。

  (二)、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檢視並決定該如何運用資源來達成目標,為變革方案指示行動方針,評鑑件者可根據資源支持來設計各種因應的方案。

  (三)、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對一個實施中的計劃作連續不斷的考核及檢視,以期將無形的方案實施具體呈現並訴諸文字,並及時給予該計畫回饋;同時適時地評估評鑑人員的能力和參與情形,根據狀況做合宜的調度。

  (四)、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在衡量判別計畫的成就,目標在確定符合有權受益者需求的程度,並檢視方案成果與設定目標之間的差異為何。要評估意圖與非意圖的、以及正向和負向的結果。有時成果評鑑也可以擴展應用於長期成果的評估。

 

【評論主題】13.特殊教育對象中聽覺障礙學生係指其聽力損失在幾分貝以上?(A)25(B)55(C)90(D)110

【評論內容】

 聽覺障礙最基本的分類方式。

(1) 我國「(2)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3) 的分類

1. 輕度聽覺障礙者

聽力損失在25分貝以上,未達40分貝者。

2. 中度聽覺障礙者

聽力損失在40分貝以上,未達60分貝者。

3. 重度聽覺障礙者

聽力損失在60分貝以上,未達90分貝者。

4. 全聾

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者。

(4) 我國中度聽覺障礙者

1. 輕度聽覺障礙者

聽力損失在55-69分貝者。

2. 中度聽覺障礙者

聽力損失在70-89分貝者。

3. 重度聽覺障礙者

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者。

(5) 美國「(6) 伊利諾兒童委員會」(7) 的分類

1. 輕微聽覺障礙者(slight loss)

聽力損失在27-40分貝者。

2. 輕度聽覺障礙者(mild loss)

聽力損失在41-55分貝者。

3. 中度聽覺障礙者(moderate ...

【評論主題】9.巷「弄」:

【評論內容】第 18 條幼兒園二歲以上未滿三歲幼兒,每班以十六人為限,且不得與其他年齡幼兒混齡;三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每班以三十人為限。但離島、偏鄉及原住民族地區之幼兒園,因區域內二歲以上未滿三歲幼兒之人數稀少,致其招收人數無法單獨成班者,得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同意後,以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進行混齡編班,每班以十五人為限。

【評論主題】4. 良言一句,惡語傷人六月寒。

【評論內容】

史坦柏格(Sternberg)智力三元論

郭爾堡道德發展階段論

 

【評論主題】美國特殊教育法案2004年所提出之「RTI」的學習障礙鑑定模式,其中「I」指的是下列哪一種教學(A)普通班教師之教學(B)特殊教育教師之教學(C)因應學生優勢能力之教學(D)有科學研究支持其成效之教學

【評論內容】學習障礙鑑定新趨勢 RTI在特殊教育的應用(99年1月3日)美國《IDEA》修正法案(二○○四)中對於學習障礙的鑑定有重大改變,以往採「智力與成就間」顯著的差距作為學障鑑定的依據,修正後提出可採取「回應性介入反應」(response to intervention,簡稱RTI),作為替代的學習障礙鑑定方式,強調以科學驗證有效介入教學,防止只因智力與成就間的差距,即判定學生為學習障礙者。臺灣目前學習障礙的鑑定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程序,按照各縣市鑑輔會不同的辦法規定而辦理,容易出現因地而異的情況產生。  RTI的主要推動精神,在於發現學生為學習障礙前,為學生先進行補救教學課程,避免因教學方式不當,或是課程內容而影響學生的學習,也藉此降低學習...

【評論主題】26.兒童具有強迫觀念是屬於何種行為異常?(A)外化型(B)內化型(C)動力型(D)不成熟型。

【評論內容】

內在化,而使其身心受到傷害,形成內化型的行為徵狀,例如產生恐懼、憂慮、退怯、嘔吐、困惱、害羞,具有強迫觀念、失眠、哭泣...

【評論主題】17.近年來幼兒評量面臨了重大的派典轉移。下列何者為最重要的變化?(A)評量應決定幼兒發展是否遲緩或超前(B)評量應幫助老師獲得幼兒學習的成果(C)評量應引導和支持兒童的學習(D)評量應幫助家長了解教

【評論內容】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為1962年由美國社會學家湯馬斯.孔恩(Thomas S. Kuhn, 1922~1996 AD)提出的概念,說明科學演進的過程不是演化,而是革命,從昨日的新發明中,不會找到今日新發明的線索,它必然來自全新的創意和思考邏輯。

 

 Paradigm Shift一詞的譯法很多,有譯為「典範轉移」、「境相轉移」、「思想範疇轉變」;也有「概念轉移」、「範例轉換」、「範式轉換」、「思維變遷」、「思維轉換」等翻譯。簡言之,Paradigm Shift是指習慣的改變、觀念的突破、價值觀的移轉;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軌跡及思考模式。

【評論主題】19、下列何者是有關IEP正確的寫法?(A)短期目標:帶動唱(B)起點行為:書寫能力尚可(C)短期目標:會10以內的加法(D)短期目標: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評論內容】A 短期目標: 能聽音樂唱出三句以上的歌詞

B 起點行為:能寫出自己的名字or 能抄寫5筆畫以內的字

D短期目標 : 能在灰色字和虛線字體上描寫自己的名字or 在視覺提示下,抄寫自己的名字正確率達80%

說明:淺顯易懂 謝謝分享

【評論主題】1.莊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下列選項何者得莊子之意?(A)魚筌兩忘(B)得意妄言(C)言不盡意(D)忘言得意

【評論內容】

不拘泥於字句言辭,既得其意,則忘其言。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後指彼此有默契,心照不宣。《文明小史.第二回》:「府縣心裡還當他們話到投機,得意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