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下列哪個政策不具平抑物價的功能?(A)王莽的五均賒貸(B)漢武帝的平準法(C)范仲淹的青苗法(D)王安石的市易法

【評論內容】老題目愛耍嘴皮,新的比較不會這樣惡搞了。

【評論主題】有一位台灣人到中國大陸去,因為時局敏感,擔心會被當作是日本的間諜,所以他只敢說自己是廣東梅縣人。請問,這最可能是哪一年發生的事?(A)1872年(B)1896年(C)1943年(D)1972年

【評論內容】臺人擔心自己的日本籍曝光,顯然是日治時期的事情.故A/D都錯;1896年台灣尚在武裝抗日,中國民間普遍野認為台人不願意分離,所以B不適合.

【評論主題】唐代曾有「錢荒」現象,即銅錢欠缺,民間在進行商業交易時沒有銅幣可以使用。歷史老師說成因之一是人民將銅幣熔化後變成銅金屬。對於這個現象,我們應如何理解較為恰當?(A)銀幣已取代銅幣,成為唐代的法定貨幣,

【評論內容】

宋代才有紙鈔,唐代的只是類似匯票.唐末由於貿易盛行,"銅幣"已經不足,加上生活發展,金屬需求變大因此形成"銅貴錢賤"的現象,讓人乾脆把銅幣拿去融掉牟利.

【評論主題】中國歷史上的戰爭,有車戰、步兵戰、騎兵戰等等。下面哪一個時代以車戰為主?(A)春秋時代(B)戰國時代(C)漢代(D)唐代

【評論內容】

"戰車"的使用隨著中國騎術裝備的完整而逐漸衰退.

【評論主題】近代以來「民主」的內容可包含:(甲)制定憲法;(乙)民選國家元首;(丙)政黨政治;(丁)民意代表制度;(戊)基本人權等五項基本內容。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事件結束後,清朝政府決定「變法」,著手採行若干民

【評論內容】清廷的民主是希望民義進入君主體制,所以僅甲丁;而乙的狀況不符;丙未為清廷考量;戊根本聯西方的觀念都有偏狹

【評論主題】從某個時期開始,確立選舉制度,地方士人可以期待經由正式的機構、確定的思想與定期的選拔方式進入政府,成為官員。請問「某個時期」是指哪一個朝代?(A)西漢(B)曹魏(C)唐(D)宋

【評論內容】因為是"選舉",所以C/D就出局了因為是科舉;而曹魏時的九品中正制則是將人才任用權回歸中央,所以以"A"為宜

【評論主題】18. 安平民宅中常見的辟邪物不包括(A)劍獅 (B)風獅爺 (C)刀劍屏 (D)通天筒。

【評論內容】"通天筒"也可稱做通天柱,是孔廟建築特有的建築裝飾。通天筒的作法,通常是陶瓷燒成後直接固定於屋脊上。據說以前秦始皇焚書坑儒時,人們將書物藏於筒內,因此置於屋脊上記念之。

【評論主題】某個時期學術思潮發生重大變化,不僅逐漸形成強調個體、重視個性解放的文學風氣,文學脫離了經學而獲得獨立;另一方面,史學也不再是經學之附庸,形成了後來正史經籍志裡經史子集的圖書分類方式。這應是指哪個時代?

【評論內容】題幹已經提示此一時代的文學逐漸形成重視個體解放的風氣,而重視個體解放正是魏晉士人的特色。至於史學之名,即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顯示史學已經脫離經學而獨立。南朝劉宋時開辦「儒、玄、史、文」四個學館,可說明這種學術風氣的變化。

【評論主題】有一國家的統治者實施開明專制,積極支持地主階級,使他們成為國家的中堅;選拔優秀人才進入政府服務,形成有效率的文官集團。國家又建立強大的軍隊,逐漸發展成為強權。這個國家應是:(A)彼得大帝時的俄羅斯(B

【評論內容】題幹指出這個國家實施開明專制,支持地主階級,可見該國家並未出現強而有力的中產階級,同時它又具備有效率的文官體系與強大軍隊,符合上述條件的國家最合適者為普魯士。因為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於1861年即位後,即在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下,積極擴充國家的經濟與軍事實力,進而統一德國。

【評論主題】中國學者使用出土文物研究歷史的起源甚早,但某一時期中,不僅發掘許多器物,同時還有大量文書出土,益發引起學者重視,主張結合出土文物與文獻來研究古代歷史。這種風氣盛行於何時?(A)魏晉南北朝時,因許多文物

【評論內容】利用出土文物與文獻相互對照研究古代歷史,是相當晚近的研究方法,民初王國維稱之為「二重證據法」。此一方法主要受西方科學主義的影響,對傳統較偏重文獻研究的方向做出修正。清末民初,許多新的出土史料支持了這種研究方法,如甲骨文、西周銅器銘文等,此研究法對中國上古史的重建有極大貢獻。

【評論主題】右圖是一幅根據國際貿易比重為指標所繪製的變形東亞地圖。這幅圖反映的應為哪一段時間的情況?(A)1950年代初期(B)1960年代中期(C)1980年代初期(D)1990年代後期

【評論內容】

本題的關鍵在兩方面,第一是地圖中出現的國家(地區)名稱,第二是國際貿易比重導致這些國家的「大小」與實際的疆域比例不同。

(1) 新加坡獨立於1965年,之前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故此圖不可能為1950年代初期的狀況,故選項(A)錯誤。

(2) 如果考慮這些國家的國際貿易比重,亞洲四小龍(韓國、香港、臺灣、新加坡)在1960年代所呈現的「版圖」應該比圖中所顯示的規模再小一些。特別是剛獨立的新加坡,仍然是個相當窮困的國家,在比例上無法與馬來西亞同等。假設是1990年代後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應該比圖中所顯示大得多(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綜上所述,則選項(B)(D)有誤。

(3)    1980年代初期,日本為全球的貿易大國,亞洲四小龍則已經崛起,在國際貿易版圖上亦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改革開放才剛開始,大體符合圖中的狀況,故選項(C)正確。

【評論主題】1. 若要討論十三至十四世紀蒙古帝國的興衰、十六世紀以前南島民族的動態,及十六至十九世紀歐洲帝國主義的擴張,最適合以普高社會領綱的哪一主題(或條目)為主軸進行比較分析?(A)經濟與文化多樣性(B)人群

【評論內容】

題目中的主題都與人群移動有關係,不過要注意之後的影響。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帶來的是全球化風潮,削弱了經濟文化多樣性;南島民族的動態則無法看出交通革新,同時南島民族仍多處於部落社會,尚未進入到國家組織成立,亦無「治理」的概念,故選B。

【評論主題】講究教學方法,注意譬喻及實例;重視師道尊嚴,為弟子的表率的是(A)孟子(B)老子(C)荀子(D)墨子

【評論內容】這種"講究方法"成立,那人本就別混啦!

【評論主題】近代哲學之父?(A)培根(B)笛卡爾(C)康德(D)柏拉圖

【評論內容】17世紀的人很現代??

【評論主題】重心在私學而不在官學的是哪時期(A)夏商(B)西周(C)春秋(D)魏晉南北朝

【評論內容】因為魏晉雖然是私學,但是綁九品中正制;外加晉武帝另立國子學,供高官子弟入學。用現在的話說,你去補高國華,那是私學,但是政府在用人時偏好有去補過而且拿到高國華推薦函的人。此後這批人當大官後,政府又設校給這些高官子弟唸,搞到後來其實有很重的世族勢力;政府因此在南朝時期開始大量晉用沒推薦函的普通生,所以應該是官學無誤。

【評論主題】7歲後以奴隸為師的教僕是何地的教育發展(A)希臘(B)斯巴答(C)羅馬(D)希臘化羅馬

【評論內容】因為古希臘時期就已經有這個習慣了,不過不一定是奴隸...斯巴達則是因為特別行軍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