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9 正常的新生嬰兒都會出現反射動作,例如當輕觸嬰兒的嘴唇或嘴唇旁的臉頰時,便自發性轉動頭部並且開始吸吮,請問下列那一個概念最符合前述的反射特徵?(A)吸吮反射 (B)尋乳反射 (C)巴氏反射 (D)

【評論內容】

巴氏反射」係一種可用來判斷嬰兒成熟程度的反射行為之一;根據巴氏反射的是否存在,可說明中樞神經系統的生長狀態。當人輕撫嬰兒足底時,其腳趾呈弓狀鼓起,酷似一把扇子。這種反射,自嬰兒出生即會出現,但至四至六個月以後,會自動消失。超過這段期間,如再撫摸嬰兒足底,腳趾應如成人的反應一樣,向下捲縮。此時若仍顯現巴氏反射,似可判斷其中樞神經系統有所損傷。

典型的驚嚇反射:受到周遭聲響或突然改變身體位置而引發手臂外展,手指張開,之後雙臂互抱類似驚嚇的反應。

【評論主題】1 「七年級生」自嘲「生不逢時」,羨慕「四、五年級生」,「沒趕上臺灣經濟飛漲的年代,低薪資、長工時、房價高不可攀,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辛苦沒終點」。這種說法和下列何種理論概念相符?(A)精神分析理論

【評論內容】

年齡:

很直覺地,年齡構成研究時間的第一個作用力。生命歷程建構在年齡漸增(age-graded)的階梯上,從出生、成長、成熟到凋零,開展出一條條的生命軌跡(trajectory)。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生命經歷過一段段的發展階段:兒童、青少年、成人、中年與老年,而年齡與這些發展階段相連結,除了具有生理上的意義外,更具有社會的意涵。

時期:

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事件對於處在當時的人們有著重大的影響。人類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工業革命、啟蒙、世界大戰以及數次經濟危機,皆對處在事件當頭的人們的生命進程產生極大的影響。

世代:

世代或出生世代通常是指在某一地域下,同一年出生的一群人,由於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類似的社會脈絡與社會條件。...

【評論主題】29 正常的新生嬰兒都會出現反射動作,例如當輕觸嬰兒的嘴唇或嘴唇旁的臉頰時,便自發性轉動頭部並且開始吸吮,請問下列那一個概念最符合前述的反射特徵?(A)吸吮反射 (B)尋乳反射 (C)巴氏反射 (D)

【評論內容】

巴氏反射」係一種可用來判斷嬰兒成熟程度的反射行為之一;根據巴氏反射的是否存在,可說明中樞神經系統的生長狀態。當人輕撫嬰兒足底時,其腳趾呈弓狀鼓起,酷似一把扇子。這種反射,自嬰兒出生即會出現,但至四至六個月以後,會自動消失。超過這段期間,如再撫摸嬰兒足底,腳趾應如成人的反應一樣,向下捲縮。此時若仍顯現巴氏反射,似可判斷其中樞神經系統有所損傷。

典型的驚嚇反射:受到周遭聲響或突然改變身體位置而引發手臂外展,手指張開,之後雙臂互抱類似驚嚇的反應。

【評論主題】12 團體開始階段的特徵是團體情感的出現,若團體成員渴望成為團體的一份子,但卻又希望保有其自主權,此狀況稱為什麼?(A)推磨過程(milling process) (B)動態性平衡(dynamic e

【評論內容】

•團體的動力有:兩極情感,延宕裁決(suspendednjudgment)、趨避困境(approach-avoidancendilemma)、探索 (exploration)、推磨(millingnprocess)

柯立博 團體工作彙編

【評論主題】1 「七年級生」自嘲「生不逢時」,羨慕「四、五年級生」,「沒趕上臺灣經濟飛漲的年代,低薪資、長工時、房價高不可攀,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辛苦沒終點」。這種說法和下列何種理論概念相符?(A)精神分析理論

【評論內容】

年齡:

很直覺地,年齡構成研究時間的第一個作用力。生命歷程建構在年齡漸增(age-graded)的階梯上,從出生、成長、成熟到凋零,開展出一條條的生命軌跡(trajectory)。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生命經歷過一段段的發展階段:兒童、青少年、成人、中年與老年,而年齡與這些發展階段相連結,除了具有生理上的意義外,更具有社會的意涵。

時期:

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事件對於處在當時的人們有著重大的影響。人類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工業革命、啟蒙、世界大戰以及數次經濟危機,皆對處在事件當頭的人們的生命進程產生極大的影響。

世代:

世代或出生世代通常是指在某一地域下,同一年出生的一群人,由於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類似的社會脈絡與社會條件。...

【評論主題】19 1990 年代,企業界引用職場靈性(workplace spirituality)的概念,希望透過靈性管理協助員工找回工作的意義,提升工作士氣和生產力。請問倡導職場靈性的管理學先驅是下列何者?(

【評論內容】

芙蕾特很早就主張,人的生活是一種不斷持續的過程,而且人與環境也是彼此相互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例如產業活動、商業活動與靈性發展是無法獨立分割。尤其是在一個機械化的年代,如果將靈性生活與日常活動分離,那將是致命的二元論。早在百年前,她似乎就預見了現代人的工作困境:(Follett, 1924: 87-88) 

引自--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第九卷第一期2015 年 1 月 頁 159-186--研究論文社會工作的職場靈性*張英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屬於批判取向/基變社會工作(radical social work)的技術? (A)集體化(collectivization) (B)同化(assimilation) (C)覺醒(consc

【評論內容】

同化」與「調適」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是重要的名詞,是個體在適應時,會因環境需要而產生的兩種情況。

同化(assimilation)n同化是指個體運用原本就有的基模來處理所面對的問題,並將新的事物吸納進原有的基模內。

例如:學生學到由三個邊所組合的圖形為三角形,所以看到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會將它們歸類於三角形。

調適(accommodation)n調適是指個體為了符合環境的要求,主動修改原有的基模。

例如:原本是單手投籃,但因為單手出力會較無力且不容易命中籃框,所以主動改為雙手投籃,可增加力道並穩定球路以增加命中率。

【評論主題】一、衡量旅客運輸的服務水準變數有那些?這些服務水準變數在旅客運輸系統規劃、設計與營運時之意義為何?試申論之。(25 分)

【評論內容】對這句:適用行政機關"最初裁處"時之法律或自治條例。是從新原則有疑惑的人,看看以下解釋 來自國考達人村 作者 飛兒假設甲在96.1.1做了A行為,依當時規定是要罰5萬的,而做出決定時,不是當場就做出裁處,一定會經過一段時間,假設96.2.1有修正為2萬,而他在96.3.1做出裁處時,要依第5條但書,做有利於甲的裁處,此時裁處應為2萬。最初裁處時的情況在於,假設甲在96.1.1做了A行為(當時5萬元),假設96.2.1修正為2萬,96.3.1做出裁處時,須有利於甲,應為2萬(此為第一次裁處時),若此時甲不服此處分,提起訴願,在這期間(96.4.1法律又修為1萬),96.5.1做出裁處時,若認為甲應裁處(第二次裁處時),此時的裁處法律為最初裁處時(第一次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