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 下列何者不屬於工作說明書的項目﹖(A) 工作之扼要內容 (B) 工作目標 (C) 工作人員的經驗 (D) 職責任務與活動

【評論內容】工作說明書是一種書面說明,用來描述任職者真正在做的事情,如何做、及在什麼條件下執行工作。這些資料可用以製作工作規範且是一個工作有關任務、職責、與責任的表單,它描繪出某特定工作的任務、責任、工作情況與活動。典型的工作說明書內容常包括工作基本資料(名稱、類別、部門、日期)、工作摘要(目標、角色)、直屬主管、監督範圍、工作職責(每日、定期、不定.....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3.甲公司係採 7 月制會計年度之營利事業,請問其應於何時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A)五月份 (B)七月份 (C)十一月份 (D)十二月份

【評論內容】

1. 採曆年制會計年度的營利事業=應於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末日如遇例假日,順延至下一個上班日)止填具結算申報書。

2. 採非曆年制會計年度的營利事業=申報期限比照曆年制推算,

=會計年度7月制(7月1日至6月30日)=應在1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內辦理結算申報。

【評論主題】11.依據我國所得稅法第 14 條之 4 關於房地合一新制之規定,若個人之房屋、土地交易有交易損失,應如何申報?(A)於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B)得於交易當年度其他財產交易所得額中減除之(C)得自

【評論內容】

第四條之四規定之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或損失之計算,其為出價取得者,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原始取得成本,與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而支付之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其為繼承或受贈取得者,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繼承或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之價值,與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而支付之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但依土地稅法規定繳納之土地增值稅,不得列為成本費用。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損失,得自交易日以後三年內之房屋、土地交易所得減除之。

【評論主題】7.企業以現金或其他資產購回自己的股票時,其權益會:(A)增加 (B)減少(C)可能增加或減少不一定 (D)不可能增加或減少

【評論內容】

1. 在買回自家股票(庫藏股)=資產負債表「資產」項下的現金會流出減少,同時資產負債表「權益」(資產=負債+權益)也會呈現「庫藏股」作為權益之減項。

【評論主題】28.股票的貝他係數所衡量的是:(A)該股票的總風險(B)該股票風險溢酬隨市場投資組合風險溢酬變動的敏感度(C)該股票的風險溢酬(D)該股票的可分散風險的大小

【評論內容】

 貝他係數:

 (1) 用途: 衡量單一股票或者共同基金相較於全體市場,具報酬波動率的統計概念。

nnnn

 (2) 運用: 貝他係數愈小,表示此一證券之風險愈小。貝他係數越大之證券,通常是投機性較強的證券。

【評論主題】16.下列何項商品不屬於免稅貨物?(A)香蕉 (B)百分百純鮮乳 (C)稻米 (D)食品罐頭

【評論內容】

免稅:

1、出售之土地。   2、出版業發行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審定之各級學校所用教科書及經政府依法獎勵之重要學術專門著作。   3、依法登記之報社、雜誌社、通訊社、電視台與廣播電台銷售其本事業之報紙、出版品、通訊稿、廣告、節目播映及節目播出。但報社銷售之廣告及電視台之廣告播映不包括在內。   4、肩挑負販沿街叫賣者銷售之貨物或勞務。   5、飼料及未經加工之生鮮農、林、漁、牧產物、副產物;農、漁民銷售其收穫、捕獲之農、林、漁、牧產物、副產物。6、漁民銷售其捕獲之魚介。   7、稻米、麵粉之銷售及碾米加工。   8、依營業稅法規定特種稅額計算之營業人,銷售其非經常買進、賣出而持有之固定資產。  9、 肥料、 農業 、畜牧用藥、農耕用之機器設備、農地搬運車及其所用油、電。  10、金條、金塊、金片、金幣及純金之金飾或飾金。但加工費不在此限。

【評論主題】5.東北百貨店 X3 年度原列報之淨利為$95000,X4 年初發現 X2 年及 X3 年底的存貨分別低估$12500及$20500,請問 X3 年度正確的淨利應為何?(A) $75000 (B) $

【評論內容】

1. 公式:期初存貨+進貨-期未存貨=銷貨成本

2. 期未存貨與本期淨利成正比→期未存貨多計,本期淨利多計 。|| 期未存貨少計,本期淨利少計。

3. 成正比=低估的,要加回。 || 成反比=低估的,要減掉。

4. X2年底=X3年初 = 期初存貨VS本期淨利→成反比→低估的,要減掉。

5. X3年底=期末存貨VS本期淨利→成反比→低估的,要加回。

6. X3 年度正確的淨利=95,000-12,500+20,500=103,000

【評論主題】2. 在一個階層制度的組織中,員工往往會趨向於升遷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這種現象稱為?(A)彼得原理 (B)霍桑效應 (C)制約原理 (D)畢馬龍效應

【評論內容】

《彼得原理》(英語:Peter Principle)是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在1969年出版的一本同名書,裡面提出的「彼得原理」是指: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在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職位,相反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

霍桑效應(英語:Hawthorne effect),又稱霍索恩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

【評論主題】1. 下列何者不屬於工作說明書的項目﹖(A) 工作之扼要內容 (B) 工作目標 (C) 工作人員的經驗 (D) 職責任務與活動

【評論內容】工作說明書是一種書面說明,用來描述任職者真正在做的事情,如何做、及在什麼條件下執行工作。這些資料可用以製作工作規範且是一個工作有關任務、職責、與責任的表單,它描繪出某特定工作的任務、責任、工作情況與活動。典型的工作說明書內容常包括工作基本資料(名稱、類別、部門、日期)、工作摘要(目標、角色)、直屬主管、監督範圍、工作職責(每日、定期、不定期)等。工作規範記載著員工在執行工作上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術、能力,以及其它特徵的清單。工作規範主要包括工作行為中被認為非常重要之個人特質,針對「什麼樣的人適合此工作」而寫,此乃人員甄選的基礎,內容以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術、能力為主。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規範最大的差異在於,工作說明書是在描述工作,而工作規範則是在描述工作所需之人員資格。

【評論主題】何謂效能(A)目標的達成率(B)Do the thing right(C)用正確得方法做事(D)產出/投入

【評論內容】

一、效率:

(1)過程(快不快),手段

(2)投入產出比率/資源運用率

(3) Do the thing right.

二、效能:

(1)目的(能不能),有沒有達成

(2)目標達成率

(3)Do the right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