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4 有關暴力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大腦的攻擊中心在藍斑核(locus caeruleus) ②無論是在危險暴力或連續暴力性罪犯身上皆發現其睪丸酮(testosterone)高於非暴力犯人,即睪丸酮

【評論內容】衝動控制疾病詳細機轉,目前醫學所知不多,只了解和「血清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傳遞訊息到神經細胞,近代才發現和人類情緒有關。而血清素的發現與研究,提升腦中血清素的含量時,讓許多憂鬱症患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癒。研究也發現,衝動控制疾病的患者,血清素在中樞神經的作用有不足的現象。

【評論主題】33 學童在安親班不想做作業,老師告訴學生:「最早做完的前10名可以去玩自己最常玩的遊戲。」這是運用那一個原則?(A)正向思考原則(B)Premack principle(C)Zeitgeist pr

【評論內容】普氏原則(Premack’s principle)就是給予次級增強物類型中的活動兩種,一種是較喜歡的活動(如玩飛機),另一種是較不喜歡的活動(如讀書),利用個人較喜歡的活動,來增強較不喜歡的活動。例如:學生喜歡玩飛機模型,而不喜歡讀書,則可告訴他好好讀書,就可以玩飛機,如此可以增加讀書行為。這就是普氏原則的運用。物的喜好,進而用不同的方式鼓勵學生學習。

【評論主題】24 生理回饋訓練可以使個人對生理放鬆產生意志控制,其主要的原理為何?(A)壓力免疫法(B)古典制約歷程(C)操作條件化歷程(D)漸進式反應暴露法

【評論內容】生理回饋訓練:生理回饋是透過生理回饋儀器監測個體生理指標的狀態,例如心跳或肌肉緊張程度,並回饋此訊息給個體,讓個體透過操作制約的學習歷程來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應。

【評論主題】25 有關團體基調的設定(tone setting),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團體基調的設定主要是由成員共識所逐漸形成的(B)在團體的初始階段適合設定社交的基調,待團體出現凝聚力應該轉換為輕鬆的基調,

【評論內容】

所以在帶團體之前,領導者必須設定團體的基調,也就是這個團體的風格、走向,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大家對團體的想法、如何互動、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發表意見、如何保守秘密。

因為團體中所有的人,包括成員和領導者,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把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和風格帶進團體中,

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自動和其他成員(與領導者) 產生良好的溝通,甚至是內心的交流,

所以為了讓團體能夠迅速的進入狀況、工作,領導者就要設定好團體的基調。

可以透過規範的訂立,也可以透過分享的方式。

團體基調乃指領導者為團體建立起一種心情團體基調對整個團體的氣氛和態度是很重要的團體基調乃領導者透過自己的語言、行動、允許團體中發生的事情而設定。

【評論主題】37 嬰兒發現自己的手無意中擠壓橡皮鴨而發出聲音,因此而接著不斷重複擠壓橡皮鴨,上述反應最可能是下列何種行為特徵?(A)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B)初級循環反應(primary

【評論內容】循環反應有如下三種:   1.初級循環反應(primary circular reaction):出現於感覺動作期的第二階段,該階段的嬰兒於隨意活動之際,偶然引發有趣事件之後,會嘗試重複該行為,如吮吸拇指可說是該反應的範例。嬰兒無意中將拇指置入口中吮吸,不久拇指滑落出來,即又試著將之置入口中,俾有趣的吮吸活動得以繼續進行。「初級的」此一形容詞,專指嬰兒以軀體本身為中心,試圖引發有趣活動的繼續存在。   2.次級循環反應(secondary circular reaction):出現於感覺動作期的第三階段,係緊接初級循環反應而至。二者相同之點在於嬰兒仍重複有趣的偶發事件,且都不具意向性(intentionality)。其差別在於次級循環反應重複的是外界的事物,而非嬰兒本身...

【評論主題】6 下列何者是一歲左右的嬰兒會用來判斷字彙意義的策略?(A)辭彙比對限制(lexical contrast constraint)(B)快速配對(fast mapping)(C)相互排斥限制(mutu

【評論內容】

1.物體範圍限制

這個概念是幼兒會假設用一個物體的新字,指的是整個物體而非物體的部分或物體的特徵。

  EX:兒童推斷"貓咪"這個字指的是他看到的動物,而非這隻動物的耳朵、尾巴、喵喵叫聲或顏色

 

2.相互排斥限制

這個概念是幼兒會假設每個物體只有一種標記,而不同的字彙指稱個別、不重疊的類別。

  EX:已經知道"狗狗"這字的兒童,如果聽到有人說:看,狗狗在追貓咪。會假定"貓咪"這個字指的是正在逃走的動物。

 

3.分類限制 

 假設字彙標記的是擁有共同知覺特徵的相似物體類別。

EX:兒童推斷"貓咪"這個字指的是他看到的動物,也是指其他小小、毛絨絨四條腿的動物。

 

4.語彙對比的限制

這個概念是幼兒推論字彙的意義以新字對比他們已經知道的字。

EX:已經知道"狗狗"的意義的兒童,假定像"大麥町"這種用在狗上的標記,指稱的是特定種類上的狗(附屬類別)

【評論主題】13 R. Sternberg的智力理論認為那種智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A)組合性智力(B)經驗性智力(C)適應性智力(D)後設成分智力

【評論內容】

(一)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指善於記憶、辨別、分析、判斷、從而找出問題答案的能力,傳統智力測驗所測到的能力。

(二)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指善於從經驗中得到啟發與領悟,從而形成個人的創造性能力。

(三)情境因應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只因應環境需要而隨機應變的能力,情境因應智力高的人,在生活適應時既能改變自己適合環境要求,也能改變環境條件從而達到自己追求的目的。

【評論主題】24 跨組參加學測的當事人說:「我的分數還算不錯,可是我不知道登記那個科系才好。我的數理很好, 對電機方面一直很有興趣;我的語文也不差,也喜歡外語或口譯之類的領域…」。根據生涯諮商中常見的當事人類型分

【評論內容】

生涯輔導實施服務的對象:

(一)生涯已決定者

  指當事人在生涯發展中完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生涯決定,且

  生涯諮商仍可以幫助他確認或驗證選擇的正確性。

(二)生涯未決定者

  對生涯選擇還未有具體承諾

(三)生涯猶豫者

  處於生涯未決定狀態通常伴隨嚴重焦慮,故稱為焦慮性未定向。

  原因大約可歸納為下列幾項:

  1. 與人格狀態有關

  2. 與錯誤的後設認知有關,又稱為『非理性的期待』

(四)生涯適應不良者

  如:工作表現不佳、無法遷升、與同事相處常有摩擦。 

  通常與人格狀態有關,其實隱藏了許多需要臨床心理學或心

  理治療處理的個案。

【評論主題】36 下列何者不屬於Gilliland及James(1993)所說的情境危機?(A)強暴(B)自殺(C)失業(D)中年危機

【評論內容】

依照Gilliland and James(1993) 的論點 「危機」 包含了五個層次的意義,說明如下:

(一)危機就是個人面對無法應用慣常的方法去克服的障礙,因而導致個人的解組(disorganization)或煩亂 (upset) 。

(二)危機會對個體的人生目標產生危害,同時個人也無法透過各種抉擇或行動加以解決。

(三)危機之所以稱為危機,乃是因為個人知道在此情境中難以作反應。

(四)危機是個人困難與困境,因而使個人難以掌握自己生命或生活。

(五)危機是個人遭遇挫折所產生的解組或人生劇變所形成的高度壓力。

校園事件之類別與內容簡述如下:

(一) 意外事件:車禍、溺水、中毒、運動及遊戲傷害、實驗實習傷害、疾病身亡、自傷自殺、校園建築及設施傷害、其他意外傷害。

(二)...

【評論主題】15 下列何者是Hill和O’Brien助人三階段歷程模式的首要成功要素?(A)同理的合作(B)基模的固著(C)環境的影響(D)個別的需求

【評論內容】

助人者三階段模式的工作任務

一、探索階段

(一)建立支持與發展助人關係

(二)鼓勵案主說故事

(三)鼓勵案主探索想法與感覺

(四)催化感覺的激起

(五)從案主的觀點瞭解案主

在探索階段,助人者致力於建立支持性、與個案發展出治療性的關係,鼓勵個案說故事,幫助個案探索其感覺,催化個案情緒的激起,並多認識他們的個案。探索的重要性在於讓個案有機會去表達他們的感覺,也能去思考一下他們的複雜問題。這時,有一個人在旁邊像是一個回聲板或一面鏡子就變得非常的重要了,如果少了這外在的回饋,就很難客觀的去檢視一個人的問題。當助人者能不帶預設的傾聽,就能瞭解個案真正的感覺是什麼。

二、洞察階段

(一)與案主一起建構新的洞察

(二)鼓勵案主決定其在想法...

【評論主題】30 暴食疾患(binge-eating disorder)的危險因子,不包括下列何者?(A) 憂鬱症 (B)童年曾受身體虐待 (C) 完美主義 (D)兒童時期肥胖

【評論內容】•暴食疾患的危險因子包括:兒童時期肥胖,過度嚴苛批評體重,低自我概念,憂鬱症,童年時期曾遭受身體虐待或性侵害

【評論主題】【題組】 ⑷繪出菱型斜紋之完全組織圖(經緯紗浮長需≦5)(5 分)

【評論內容】

Q技術的意義

Q技術主要是利用Q分類材料要同一受試者在不同時間進行Q分類或者要若干受試者進行Q分類,以蒐集量化資料,從而進行統計整理,以顯示個人行為的改變,或進行團體內的類群分析;由此看來,Q技術可用於個案研究,以探討個人行為(尤其是態度、觀念或價值)的變化,同時亦可用於若干個人間的類群分析,以闡明團體成員的特質。

【評論主題】【題組】 ⑵若我們有YA,YB代表樣本數n=100 及m=100 之枯死數目。您的檢定方法為何?用B到何種理論?(15 分)

【評論內容】

一、澄清反應

澄清反應即使用交談的方式,教師就學生所說、所做的行為,做一些反應,以鼓勵學生更廣泛、深入的思考,其目的是針對學生的心理,提出問題,鼓勵他們檢視自己的生活、行動和觀念,澄清他們的認知、目標、情感、希望、態度和信仰等。

二、書寫策略

書寫策略是以「個人問題深思的反應」為開端,而書寫比說話更能產生仔細的思考。教師採用書寫活動時,允許學生做部分的選擇,也允許學生匿名寫下他們的反應,同時也可以在教室當場進行或當作回家作業寫,方法具有彈性。

ex:等級排列法、生活餡餅、價值單、思考單

三、討論策略

在價值澄清法的討論過程中,教師站在催化者的地位,對學生意見不立即批評,促使學生更自由開放討論。教師在團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