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3. 某位女性的銅像於 2018 年在倫敦國會廣場隆重揭幕,並破天荒成為國會廣場上第一個女性銅像。大約一百多年前,在她的帶領下,英國「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NUWSS)成立,該組織以發派傳單、組織會

【評論內容】(A)姬蒂馬里昂 :英國 的女權運動人士,爭取女性參政權,她曾在公共場合埋炸彈(B)埃米莉:1913年6月4日在賽馬場準備宣揚女性投票權理想而被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馬踏重傷,四日後身亡,死後聲名大噪,普遍認定是女性平等政治權利的奠基人之一。(C)領導「婦女社會政治聯盟」(WSPU)砸玻璃窗、絕食,「WSPU」成員甚至還採用縱火等其他的過激活動。(D)成立英國「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NUWSS),以發派傳單、組織會議、遞交請願信等溫和手段,要求修改憲法賦予女性平等的參政權,成為女性平權運動的重要角色。

【評論主題】13. 某位女性的銅像於 2018 年在倫敦國會廣場隆重揭幕,並破天荒成為國會廣場上第一個女性銅像。大約一百多年前,在她的帶領下,英國「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NUWSS)成立,該組織以發派傳單、組織會

【評論內容】(A)姬蒂馬里昂 :英國 的女權運動人士,爭取女性參政權,她曾在公共場合埋炸彈(B)埃米莉:1913年6月4日在賽馬場準備宣揚女性投票權理想而被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馬踏重傷,四日後身亡,死後聲名大噪,普遍認定是女性平等政治權利的奠基人之一。(C)領導「婦女社會政治聯盟」(WSPU)砸玻璃窗、絕食,「WSPU」成員甚至還採用縱火等其他的過激活動。(D)成立英國「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NUWSS),以發派傳單、組織會議、遞交請願信等溫和手段,要求修改憲法賦予女性平等的參政權,成為女性平權運動的重要角色。

【評論主題】62.帝國主義時期,擁有殖民地是強國的象徵。有一個國家曾向中國要求租借港灣,被中國拒絕;也企圖在非洲東部佔領殖民地,卻在1896年被土著軍隊擊敗,直到1936年佔領衣索匹亞才達成此一願望。這是那一個國

【評論內容】1895年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當時的非洲只有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沒有成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而衣索比亞是非洲惟一一個用武力成功捍衛主權的國家。

【評論主題】38.表三是1905-1938年台灣的「米、糖、甘蔗」的價格變動與比率表,表中顯示出何種意義?表三年  代19051910191519201925193019351938在來米價(圓/100斤)3.3

【評論內容】

分析表三,可以看到在來米的價格在1920年與1925年時達到最高點,可以推測此時在來米的供應是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攀升;蓬萊米在1925年之後出現,初出現時價格亦頗高,但在1930年之後,在來米與蓬萊米的價格均下跌,至1935年之後才較為回升。甘蔗的價格在1920年之前偏低,1920年時高漲,1925年之後逐漸下跌,1930至1935年降到低點,至1938年時已沒有數據,顯示此時甘蔗種植的比例已經很低。在糖米價格的比較方面,1920年之前糖的價格幾乎均比米高上兩倍以上,但到1925年之後反而是米的價格高於糖,反映出當時米的需求量高於糖。這樣數據分析的情形,對照臺灣史,可以發現這是日本統治時期米糖相剋的問題,而米糖相剋的情形實際上是反映了...

【評論主題】55-56為題組 ◎西晉末年,北方戰亂,長安、洛陽二京傾覆,山西、河北淪陷。面對時局的變動,人民有不同的作法。學者指出,中原士庶避難者約有兩途,或入遼東,或徙江左。入遼者,接受慕容氏招撫;過江和遷於淮

【評論內容】

(A)遊牧民族避寒南侵(西漢)(B)匈奴勢盛南下牧馬(兩漢)(C)內遷胡人舉兵起事(西晉八王之亂,境內胡人起兵攻陷洛陽,五胡亂華,時間點符合西晉南北朝)(D)蒙古鐵騎橫掃中原(南宋末)

【評論主題】44-46為題組 ◎一位出生於阿富汗的思想家,據聞是穆罕默德的後裔,在十九世紀後期見到當時伊斯蘭世界受到西方列強勢力入侵,伊斯蘭族群四分五裂,且當時最大的伊斯蘭帝國—鄂圖曼帝國也無法善盡保護伊斯蘭世界

【評論內容】

(A)帝國多次進攻基督教大城維也納未果,伊斯蘭勢力擴張失敗(16世紀蘇力曼大帝)(B)新帝國主義者覬覦近東地理區位與資源,使得國土深受威脅(19世紀後期的克里米亜戰爭)(C)世界大戰爆發,帝國加入德、奧匈帝國陣營,戰後國勢衰弱(20世紀初期,1914年一戰)(D)軍人凱末爾推動西化政策,引起保守者反抗,國內政局不安(20世紀初期,1923年土耳其建共和國)

【評論主題】15.中國的百貨公司成立以來,多以「洋貨」為主打商品。民國初年,某一事件發生期間,上海一間百貨公司在報紙上刊登「敬告國人書」:「外交失敗,悲憤同深,……敝公司雖係統辦環球貨品,然宗旨首重國貨,歐美貨次

【評論內容】

五四運動主軸為反西方帝國主義與民族運動

加上對巴黎和會判決的不公情緒,打出口號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

【評論主題】12.金門有許多洋樓,建築上裝飾著象徵吉祥如意的鳳梨、祈求多子多孫的麥穗、象徵科舉及第的螃蟹(以「甲殼」比喻「科甲」)、表示時間的西洋時鐘或扛著屋簷的印度苦力(象徵屋主的社會地位)。這些建築裝飾反映以

【評論內容】

金門於民國初年出洋人口眾多,許多在南洋地區經商致富的僑商紛將資金匯回金門興建洋樓、新厝或是修繕祖厝、宗祠等,一來是回饋鄉里、宗族,二來是彰顯自身經商成功,有光宗耀祖之意味

裝飾主題亦反映出當時時代背景下,僑商傳統與南洋風格之融合風格。

【評論主題】參看以下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臺灣鄉間的諺語:天下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稱重量)。」資料二「1905年6月臺灣總督府規定:為制止各製糖工廠間的原料爭奪,避免擾亂蔗價,各蔗作區畫定為一定範圍的區域

【評論內容】此指日治時期的臺灣糖業,臺灣總督府為榨取更多資源,保障由日人所開辦的新式糖廠,對於蔗農原料的供給,制定了不少限制規定,如買價、用途等,此舉不僅淘汰了臺灣本土糖廠,有完全壟斷了日本在臺的糖業。

【評論主題】福建泉州人張大川於1870年渡海來臺,在臺灣娶妻生子,至第四代為張光明。1950年,福建泉州張讓隨軍來臺。在一次聚會中,張讓與張光明發現他們的曾祖父是兄弟。然而張光明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閩南族群,而張讓則

【評論內容】「本省人」本義是指籍貫為「本省」的人,是「外省人」的對義詞。在台灣,本省人意指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前就已經在臺灣本島及離島、澎湖生活的族群,包含原住民、粵東人、閩南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特別是1949年前後,與國民政府一同來自中國大陸的台灣新居民,因為他們來自台灣省之外,因此被稱為外省人。

【評論主題】一份西方的航海日記記載來臺貿易的情景,指出:海岸多沙丘,叢林散布。如能取得木材,適於在港口南側築城,以便控制船舶出入。據漢人言,每年有日船二、三艘來此,向土人購買鹿皮。也有中國船隻載來綢緞織物,與日人

【評論內容】向土人購買鹿皮。也有中國船隻載來綢緞織物,與日人交易。代表這個時期台灣還未有正式的政權,推估應該是清領時期以前。選項AB二選一

【評論主題】歐洲曾有一位富有的公爵因反抗壓迫,遭政府處死,激發當地人民起來反對統治者。後來一位文學家以此故事為主題,寫了一個劇本,音樂家也將之譜成歌劇公演,贏得觀眾熱烈迴響,視這位公爵為民族英雄。這種劇本與歌劇創

【評論內容】浪漫主義特色為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

【評論主題】18、民國六十年代初期,面對石油危機,政府如何因應? (A)舉辦十大建設 (B)推行十二項建設 (C)興辦六年國建 (D)中央民意機構的增補選

【評論內容】十大建設是內需臺灣自1965年經濟起飛後,工業建設加速成長,對外貿易開展;但是公共設施及重要原料己無法適應需求,經濟發展遭到限制。許多公共基本建設匱乏欠缺,如道路、港埠、機場、發電廠等。

【評論主題】44. 有學者指出:「海陸並遵,廣游西土,留學天竺,擕經而反者,恐以□□爲第一人。」前文所缺人名,當為?(A)道安 (B)法顯 (C)玄奘 (D)慧能

【評論內容】湯用彤先生說:“故海陸並遵,廣遊西土,留學天竺,攜經而反者,恐以法顯為第一人。

【評論主題】25. 「夔龍來看余,並言三十一日臺北被敵機爆擊,受害頗大,總督府、公會堂、鐵道ホテル皆被焚毀云。」試問這段史料所描述的時期是西元多少年?(A)1945 (B)1944 (C)1943 (D) 194

【評論內容】台北大空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治台灣台北市遭受到最大規模的盟軍空襲攻擊行動,發生於1945年5月31日。

【評論主題】3. 美國在 1898 年美西戰爭後所獲得的領土是?(A)阿拉斯加 (B)德州 (C)加州 (D)波多黎各

【評論內容】兩國於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簽訂《巴黎和約》。根據和約,西班牙完全放棄古巴,割讓波多黎各和關島等原殖民地給美國,西班牙自此完全喪失美洲殖民地。此外,西班牙須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把呂宋(菲律賓)賣給美國。

【評論主題】6.受到隋唐文化影響的東北亞諸國中,有「君子國」之稱的是下列何者?(A)高句麗 (B)新羅 (C)百濟 (D)日本

【評論內容】

高宗即位,高麗曾立即入貢,但不久又與百濟聯合侵擾新羅,唐與高麗再啟戰端,連年交兵,鑑於始終無法得志,於是變更戰略,決意先行設法征服其與國百濟,而百濟於挫敗之後,轉向日本求援,當時日本正謀擴張勢力於朝鮮半島,因而派遣水師援助百濟,卻於龍朔三年(西元663年)在白江口(今錦江口)為唐將劉仁軌所敗,船艦全遭焚毀,是為中日交通以來的第一次大戰。

百濟既平,唐朝乘機進討已成被包圍狀態的高麗,順利平定,就在其地分置府州,並設安東都護府,以名將薛仁貴為首任都護,代表唐在朝鮮半島的統治權,正式納入版圖,與中國形同一體。但為時不久,吐蕃興起,唐朝全力用兵於西北,因而使新羅勢力坐大,逐漸統一整個半島。

不過,其右長都仰慕中...

【評論主題】44. 元代的儒戶:(A)地位低下,僅高於丐戶 (B)大都以著書維生(C)可免徭役及兵役 (D)數量少,職業世襲

【評論內容】儒戶是元代獨有的一種不分種族的戶籍。宋元交替之際,大量儒士死亡和轉而從事其他行業,於是元朝建立了這種制度來保護儒士。劃為儒戶要經過考選,並不是所有儒士都能獲得這種戶籍。儒戶可以參加歲貢儒吏考試,免除除商稅、地稅之外的雜稅。

【評論主題】9. 「以瀨口地方修築坵埕,發海水為滷,暴曬做鹽,上可裕課,下資民食。」請問上述提到臺灣地區開始生產質地較佳的鹽以供食用並補充賦稅始於何時?(A) 荷治時期 (B) 明鄭時期 (C) 清領前期 (D)

【評論內容】《台灣通史榷賣志》記載:「永曆十九年諮議參軍陳永華始教民曬鹽,擇地於天興之南,則今之瀨口也。其法築埕海隅,舖以碎磚,引水於池,俟其發滷,潑而曬之,即日可成。」江日昇《台灣外記》云:「鄭氏之參軍陳永華,於康熙四年,以煎鹽苦澀難堪,就瀨口地方,修築坵埕,潑海水為滷,曝晒作鹽,上裕國課,下資民食。」而鹽田瀨口,即成為台灣天日晒鹽的發源地。

【評論主題】5. 鄭氏時期,臺灣的政教建設大體都是何人在位時所完成? (A)鄭芝龍 (B)鄭成功 (C)鄭經 (D)鄭克塽。

【評論內容】鄭成功剛到台灣沒多久就病死了鄭家主要經營在台者還是第二代的鄭經

【評論主題】【題組】( )(2)十七世紀時,臺灣南、北部先後遭歐洲國家占領。下列哪些國家曾占領臺灣? (甲)英國 (乙)西班牙 (丙)荷蘭 (丁)德國 (A)甲乙(B)甲丁 (C)乙丙 (D)丙丁。

【評論內容】荷蘭佔領台灣南部,留下赤崁樓等古蹟西班牙佔領台灣北部,留下淡水紅毛城等建築

【評論主題】24.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評論內容】公學雖然稱為「public school」(照字面解為「公立學校」),卻不表示是由政府設立的,只是表示學校可以公開招生,而不只限於特定宗教、種族或地區的學生。一般私人學校只是「獨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

【評論主題】15.在交流的過程中,某一個團體採用另一個團體全部或部分的文化而形成新的文化,這比較是屬於下列哪一種歷程?(A)同化(assimilation) (B)涵化(acculturation) (

【評論內容】

同化:強迫異族學習自身的文化,例如我國辦理外籍配偶之識字教育及生活適應課程

涵化:學習異族或異國文化的過程,如哈日哈韓,中體西用

濡化:一個人學習本國文化。如我國所推動的鄉土教育

社會化:一個人與社會交互作用而習得態度、價值觀的過程

文化大融爐:同化文化沙拉盤:涵化

涵化

→不同的文化因接觸而使得其中一個或雙方的文化在採借對方的部分或全部文化後,產生新的文化模式的過程。

 例:「印度佛教」到中國之後便成「禪宗」。

濡化

→個人自幼開始、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學習某種生活模式而成為其社會中的一分子的過程。

→變成這個文化的成員必需學習的內涵。也就是文化中的成員繼承文化傳統的過程。

 例:在斯巴達城教育下的孩子是勇敢的。

【評論主題】34.巴爾幹半島素來糾紛不斷,直至今日,已經獨立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國仍常有衝突摩擦的狀況發生。造成這種情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A)階級劃分明顯 (B)種族宗教複雜(C)貧富差距懸殊 (D)經濟

【評論內容】巴爾幹獨立困難的原因: 1. 種族複雜:除斯拉夫民族外,尚有其他民族 2. 宗教複雜:主要有希臘正教(東正教)與伊斯蘭教(回教)等 3. 戰略地位重要:為歐洲列強宰割的對象,俄國尤積極

【評論主題】39.現今許多民主國家都設有總統(總理)、國會和各級法院,三者的權力彼此相互制衡。這種體制源自何人的思想?(A)柏拉圖 (B)盧梭 (C)伏爾泰 (D)孟德斯鳩

【評論內容】這一名詞首先由啟蒙時代法國的哲學家孟德斯鳩所提出,而這樣的設計通常以三權分立(拉丁語:trias politica)而被熟知。 三權分立即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機構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當前世界上多數國家採用的一種政治制度。

【評論主題】23.西元十八世紀末,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人民為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發動戰爭。他們後來曾發表何文件,宣示脫離英國,成立美利堅合眾國?(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C)《獨立宣言》 (D)《權利典

【評論內容】《美國獨立宣言》(英語: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批准,當日之後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

【評論主題】23.臺灣早期以陰曆記日,並作為日常活動的依據,直到何時,才開始改用陽曆,推動星期制?(A)鄭氏治臺 (B)清領時期(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在臺灣

【評論內容】日本現代化時期,引進西方法律以及星期、二十四小時等現代時間觀念。

【評論主題】21.距今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東來亞洲後,占據臺灣,其重要原因是臺灣的地理位置有利於轉口貿易。當時,荷蘭在亞洲的貿易對象除東南亞之外,主要還包括下列哪兩個國家?(A)朝鮮、中國(B)中國、日本(C)俄國

【評論內容】此時正逢地理大發現,歐洲強權紛紛前來東亞貿易,並建立殖民地,而荷蘭人為建立能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遂於1624年佔領臺灣。

【評論主題】【題組】6.上文所提的事變,應為下列何者?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珍珠港事變。

【評論內容】珍珠港事變後,日本因攻擊美國,進而使美國對日本宣戰在這之前,美國僅有保持中壢

【評論主題】33.在一場戰役中,南方謀略運用成功,憑藉一支召募來的勁旅,以寡擊眾,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南北對立局勢因而得以維持,北方卻因此陷於分裂。請問這是那一場戰役?(A)春秋的邲之戰(B)漢末的赤壁之戰(C)東

【評論內容】永嘉之禍後,西晉滅亡,東晉南渡偏安,北方五胡十六國時期由北秦符堅統一,但局勢不穩,符堅意圖南渡統一中國。

【評論主題】36.康美紐斯(J. Comenius)認為理想的教育階段依序為:母親學校→國語學校→拉丁學校→大學,其對應所欲培養的能力各為何?(A)感官知覺能力→想像能力→理解能力→意志能力(B)感官知覺能力→想

【評論內容】

ㄧ、母親學校   →  國語學校  →  拉丁學校  →   大學

   春       →      夏    →     秋      →      冬

感官知覺能力  →  想像能力  →  理解能力  →  意志能力

 最基本的能力       用文字構築  拉丁文很難    大學誘惑很多"<

【評論主題】22.台灣光復後推行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奠定其後經濟發展的基礎。下列敘述何者適當?(A)政府強制地主將土地以公告地價現值賣給實際耕作的佃農,若農民沒有足夠的資金,可向政府貸款(B)政府沒收地主土地,強

【評論內容】1953年1月26日,總統令公布「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1月,政府公布「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規定地主可保留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其餘由政府用徵收補償方法交佃農承租耕種。地主免徵耕地,政府強制徵收地主超額之出租耕地,附帶徵收地主供佃農使用收益的房舍、曬場、池沼、果樹、竹木等定著物的基地,放領給現耕農民。

【評論主題】62.帝國主義時期,擁有殖民地是強國的象徵。有一個國家曾向中國要求租借港灣,被中國拒絕;也企圖在非洲東部佔領殖民地,卻在1896年被土著軍隊擊敗,直到1936年佔領衣索匹亞才達成此一願望。這是那一個國

【評論內容】1895年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當時的非洲只有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沒有成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而衣索比亞是非洲惟一一個用武力成功捍衛主權的國家。

【評論主題】38.表三是1905-1938年台灣的「米、糖、甘蔗」的價格變動與比率表,表中顯示出何種意義?表三年  代19051910191519201925193019351938在來米價(圓/100斤)3.3

【評論內容】

分析表三,可以看到在來米的價格在1920年與1925年時達到最高點,可以推測此時在來米的供應是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攀升;蓬萊米在1925年之後出現,初出現時價格亦頗高,但在1930年之後,在來米與蓬萊米的價格均下跌,至1935年之後才較為回升。甘蔗的價格在1920年之前偏低,1920年時高漲,1925年之後逐漸下跌,1930至1935年降到低點,至1938年時已沒有數據,顯示此時甘蔗種植的比例已經很低。在糖米價格的比較方面,1920年之前糖的價格幾乎均比米高上兩倍以上,但到1925年之後反而是米的價格高於糖,反映出當時米的需求量高於糖。這樣數據分析的情形,對照臺灣史,可以發現這是日本統治時期米糖相剋的問題,而米糖相剋的情形實際上是反映了...

【評論主題】參看以下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臺灣鄉間的諺語:天下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稱重量)。」資料二「1905年6月臺灣總督府規定:為制止各製糖工廠間的原料爭奪,避免擾亂蔗價,各蔗作區畫定為一定範圍的區域

【評論內容】此指日治時期的臺灣糖業,臺灣總督府為榨取更多資源,保障由日人所開辦的新式糖廠,對於蔗農原料的供給,制定了不少限制規定,如買價、用途等,此舉不僅淘汰了臺灣本土糖廠,有完全壟斷了日本在臺的糖業。

【評論主題】福建泉州人張大川於1870年渡海來臺,在臺灣娶妻生子,至第四代為張光明。1950年,福建泉州張讓隨軍來臺。在一次聚會中,張讓與張光明發現他們的曾祖父是兄弟。然而張光明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閩南族群,而張讓則

【評論內容】「本省人」本義是指籍貫為「本省」的人,是「外省人」的對義詞。在台灣,本省人意指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前就已經在臺灣本島及離島、澎湖生活的族群,包含原住民、粵東人、閩南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特別是1949年前後,與國民政府一同來自中國大陸的台灣新居民,因為他們來自台灣省之外,因此被稱為外省人。

【評論主題】一份西方的航海日記記載來臺貿易的情景,指出:海岸多沙丘,叢林散布。如能取得木材,適於在港口南側築城,以便控制船舶出入。據漢人言,每年有日船二、三艘來此,向土人購買鹿皮。也有中國船隻載來綢緞織物,與日人

【評論內容】向土人購買鹿皮。也有中國船隻載來綢緞織物,與日人交易。代表這個時期台灣還未有正式的政權,推估應該是清領時期以前。選項AB二選一

【評論主題】歐洲曾有一位富有的公爵因反抗壓迫,遭政府處死,激發當地人民起來反對統治者。後來一位文學家以此故事為主題,寫了一個劇本,音樂家也將之譜成歌劇公演,贏得觀眾熱烈迴響,視這位公爵為民族英雄。這種劇本與歌劇創

【評論內容】浪漫主義特色為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