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自動化想法是哪一位認知治療學者最先提出來的? 自動化想法是哪一位認知治療學者最先提出來的?(A)Adler (B)Ellis(C)Meichenbaum (D) Beck

【評論內容】

自動化思考:被特殊刺激所勾起的個人性獨特想法,常導致立即性的情緒化反應。

Beck認為,人們如何知覺和建構自身經驗,決定其感覺和行為。

→ 心理困擾的根源是來自於錯誤的思考、從錯誤或不當前提的訊息所衍生的推論,無法區分現實與想像。

治療的目標為改變當事人的思考方式。

→ 先找到其自動化思考,依此思想找到內心的核心基模,再協助當事人重建基模。

【評論主題】15 關於Adler與Freud觀念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A)dler強調目的論;Freud強調因果關係(B)Adler認為精神官能症是一種學習失敗,扭曲知覺的產品;Freud認為精神官能症有

【評論內容】

(C)

主觀 → 以“自己(個體本身)”為中心及認知的思考脈絡

客觀 → 以“第三者(旁觀者)”之心態及認知的思考脈絡

Adler學派採取「現象學」的觀點:重視當事人的主觀知覺,試圖由當事人的主觀參考架構來了解他對外界的看法。

Freud採取「決定論」的觀點:認為個體的行為是受到各種非理性的力量、潛意識及生命前六年在性心理發展階段之關鍵時期所演變出來的生物及本能驅力所決定。

(B)

Adler認為,追求卓越與自卑感,會為個體健康、正常的努力與成長帶來刺激。

但強烈的自卑感與過度追求卓越的現象,分別會造成「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

自卑情結若再增強,就會變成精神官能症。

但精神官能症並非Freud所認為的肇因於性的壓抑,正確的說法是:...

【評論主題】15 關於Adler與Freud觀念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A)dler強調目的論;Freud強調因果關係(B)Adler認為精神官能症是一種學習失敗,扭曲知覺的產品;Freud認為精神官能症有

【評論內容】

(C)

主觀 → 以“自己(個體本身)”為中心及認知的思考脈絡

客觀 → 以“第三者(旁觀者)”之心態及認知的思考脈絡

Adler學派採取「現象學」的觀點:重視當事人的主觀知覺,試圖由當事人的主觀參考架構來了解他對外界的看法。

Freud採取「決定論」的觀點:認為個體的行為是受到各種非理性的力量、潛意識及生命前六年在性心理發展階段之關鍵時期所演變出來的生物及本能驅力所決定。

(B)

Adler認為,追求卓越與自卑感,會為個體健康、正常的努力與成長帶來刺激。

但強烈的自卑感與過度追求卓越的現象,分別會造成「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

自卑情結若再增強,就會變成精神官能症。

但精神官能症並非Freud所認為的肇因於性的壓抑,正確的說法是:...

【評論主題】40 有關認知治療理論中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s)的例子,下列何者錯誤?(A)選擇性摘要(selective abstraction):我是個失敗者,我什麼都做不好(B)過

【評論內容】

選擇性摘要:以事件的部分細節就下定論,以偏概全。

「我是個失敗者,我什麼都做不好」→ 認知三元論中的「對自己持有負向的觀點」

【評論主題】9.下面關於焦點解決諮商的敘述,何者有誤?(A)晤談中治療師會休息幾分鐘,以思考要給個案的「訊息(message)」。(B)訊息包括讚美、橋樑和任務三大部分。(C)諮商目標在協助個案有滿意的生活。(D

【評論內容】

SFBT認為人是健康且有能力去建構適當的解決方法來提升他們的生活

治療目標是開發當事人的力量和資源

【評論主題】12. 下列那個諮商理論學派不認同童年經驗對當事人的情緒困境有影響? (A)精神分析治療 (B)阿德勒治療(C)認知治療 (D)現實治療

【評論內容】

資料一:

負向思考→ 自動化思考且不自覺,於生命早期階段形成→ 後逐漸成重要認知基模。

Cognitive Therapy 認知治療 學生:蔡碧藍

資料二:

自動化思考 (automatic thoughts) 陳筱萍

- - - - - - -  -  - - - - - -     我是分隔線 - - - - - - -  -  - - - - - -

Glasser現實治療

依循抉擇理論,強調內在需求和外在行為是個人自己選擇的結果、選擇而後負責。

將治療聚焦於當下。

協助當事人學會更有效滿足所有需求的方法。

【評論主題】35 貝克的認知治療認為:(A)腦海中自然而然就冒出影響情緒的思想,叫做原型(B)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常將失敗歸因於運氣(C)憂鬱傾向的人常將中性事件解釋為個人無能的證據(D)個案的問題來自於人際關係不良

【評論內容】

(A)Jung原型(archetypes):集體潛意識的結構性元素、內容。

(B)Bandura自我效能論:人們通常把成敗結果歸因於努力、能力、運氣和任務難度等四大因素。

(C)Beck憂鬱認知三元素:人們傾向以負向態度詮釋其經驗。

(D)關係理論取向諮商

【評論主題】13 當個案表達「我希望不用被叫去訓話」時,諮商師要如何幫助個案才符合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精神?(A)引導個案去探索自己的問題(B)引導個案學習上課發言要舉手,以減少被老師糾正的機會(C)協助個案探索被

【評論內容】

SFBT採取無病理取向,接納人們所處的情境,並幫助他們創造解答(A)。

尋找有用的方法,引導當事人改變(B)。

找出當事人想要的,而非他不想要的(C)。

認為人們是自己的資源,擁有解決自身問題所需的能力(D)。

【評論主題】20 Lazarus的多重模式治療中人格結構由 BASIC ID 七大功能所組成,其中第一個 I(Imagery)代表什麼?(A)當事人的外在形象 (B)當事人對於自我的意象(C)當事人的想像能力 (

【評論內容】

Behavior(行為)

Affective Processes(情感反應)

Sensation(感覺)

Images(意象):人們如何描繪自己的想像,包含記憶、夢境與幻想。

Cognitive(認知)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人際關係)

Drug/Biological Function(藥物/生物功能)

【評論主題】自動化想法是哪一位認知治療學者最先提出來的? 自動化想法是哪一位認知治療學者最先提出來的?(A)Adler (B)Ellis(C)Meichenbaum (D) Beck

【評論內容】

自動化思考:被特殊刺激所勾起的個人性獨特想法,常導致立即性的情緒化反應。

Beck認為,人們如何知覺和建構自身經驗,決定其感覺和行為。

→ 心理困擾的根源是來自於錯誤的思考、從錯誤或不當前提的訊息所衍生的推論,無法區分現實與想像。

治療的目標為改變當事人的思考方式。

→ 先找到其自動化思考,依此思想找到內心的核心基模,再協助當事人重建基模。

【評論主題】認知治療強調影響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對看法,試問從 Ellis的理論 的理論 來看, 所謂 對事件的 看法 , 指下列何者?(A)自我語言 (B)認知扭曲(C)非理性信念(D)私人邏輯

【評論內容】

(A)自我內言 ( Meichenbaum - CBM):指一個人的正/負向內在語言;在心裡對自己說的話。

(B)認知扭曲 (Beck - CT):個人在推論時常會出現的系統性錯誤。

(C)非理性信念 (Ellis - REBT):不合理、不合邏輯,甚至與事實不符的想法/信念。 

(D)私人邏輯 (Adler - 個體心理學):個人對自己、他人及生命建構個人生活型態的哲學基礎;個人神話。

【評論主題】15 關於Adler與Freud觀念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A)dler強調目的論;Freud強調因果關係(B)Adler認為精神官能症是一種學習失敗,扭曲知覺的產品;Freud認為精神官能症有

【評論內容】

(C)

主觀 → 以“自己(個體本身)”為中心及認知的思考脈絡

客觀 → 以“第三者(旁觀者)”之心態及認知的思考脈絡

Adler學派採取「現象學」的觀點:重視當事人的主觀知覺,試圖由當事人的主觀參考架構來了解他對外界的看法。

Freud採取「決定論」的觀點:認為個體的行為是受到各種非理性的力量、潛意識及生命前六年在性心理發展階段之關鍵時期所演變出來的生物及本能驅力所決定。

(B)

Adler認為,追求卓越與自卑感,會為個體健康、正常的努力與成長帶來刺激。

但強烈的自卑感與過度追求卓越的現象,分別會造成「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

自卑情結若再增強,就會變成精神官能症。

但精神官能症並非Freud所認為的肇因於性的壓抑,正確的說法是:...

【評論主題】17. 諮商心理學家Corey說:「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並不只是環境下的被動產物,我們便希望主動地成為自己生命的工程師。即使別人已經把我們的藍圖畫好,我們依然能作計劃,訂目標,甚至能改變設計。」這段話用在

【評論內容】

(A) 存在主義強調個人擁有自由選擇的可能性,因此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自已的命運。

(B) CBM為認知重建的一種形式,主要在改變當事人的自我陳述(self-verbalizations)。

(C) 個人中心認為個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只要當事人促進成長的適當條件,其就會發展出朝向建設性成長的能力。

(D) 焦點解決採「無病理取向」的治療立場,認為人是健康且有能力去建構適當的解決方法來提升他們的生活。

【評論主題】8. 下列哪一個學派的諮商員與案主之間是指導性的關係?(A) 個人中心治療法(B) 現實治療法(C) 認知-行為治療法(D) 焦點解決諮商

【評論內容】

個人中心治療→ 真實、溫暖、正確同理、尊重和不批判。

現實治療→ 治療同盟;治療師是當事人的支持者。

認知-行為治療→ 具說服性的治療關係;面質風格;具高度指導性。

焦點解決諮商→ 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當事人是自己生活的專家。

【評論主題】下列哪個學派提出基本錯誤(Basic mistakes)用以解釋從早期回憶中產生一種挫敗的個人生活模式? (A) 阿德勒學派 (B)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C)認知治療 (D)現實治療。

【評論內容】

基本錯誤本身就是key word.

Adler認為,當事人對早期回憶事件的選擇,具有象徵其目前觀點的隱喻性質,其中必定會投射出個人的基本生活信念,以及基本謬誤。

【評論主題】何種治療學派提出「我是誰?」、「我過去是誰?」,以及「我該何去何從?」等人類存在的基本層面問題?(A)後現代主義,(B)阿德勒學派,(C)個人中心學派,(D)行為學派。

【評論內容】

我不認為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比較著重在“存在的經驗”.

存在主義治療直接處理焦慮、生與死、自由與責任、隔離與愛,以及意義與無意義這些議題,幫助個人發展出本真性。本真性(authenticity)指的是「核心的真摯及對存在的覺察」。包含了願意面對人類存在的限制、道德抉擇、生命意義及做人。(Sharf P158, 159)

1. 存在主義治療師偏好著重在當下,而非挖掘個案的過去;可能會談論過去如何影響現在,但是焦點在於個案有自由作改變。所以我覺得並沒有探討「我過去是誰?」

2. 至於「我該何去何從?」。存在主義強調經由覺察死亡與無存來發覺存在的意義。意義感使人能夠理解發生在個人或世界上的事件,它也提供方式發展出人們如何生活以及希望怎麼...

【評論主題】18 對於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現實治療學派的諮商者會認為:(A)精神疾病患者失去了對行為控制的能力,不能夠要求他們要為行為負責(B)患者沒有為自己的需求滿足負責,才會使自己成為疾病的受害者(C)患者生

【評論內容】Glasser相信心理疾病應該如同阿茲海默症、癲癇、頭部創傷及腦部感染,因為這些情況和「實際的腦部損傷」有關,由於這些人所受的痛苦是從腦部異常而來,所以基本上他們應該接受神經學家的治療。(Corey, P.391) # 這題問的是精神疾病,Glasser將這些無效行為標籤為心理疾病是不確的

【評論主題】26 關於多元文化諮商與治療(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 therapy, MCT)的六個基本命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當諮商師與當事人的文化價值一致時,即能達到最佳諮商

【評論內容】

多元文化諮商六項基本命題,基本的目標為「意義的釋放」:

1. MCT是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後設理論。

2. 治療者和當事人的認同來自於多元的經驗層次與環境脈絡之中。

3. 文化認同發展決定治療者和當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4. 治療效果取決於治療者和當事人的文化價值一致。

5. 在不同文化族群中發展出多元化的助人角色。

6. 不同的文化脈絡和意識會影響治療改變的目標。

【評論主題】18 下列有關當事人在個人中心治療歷程中的經驗何者是錯誤的?(A)一開始,當事人對現實的體驗和他的自我知覺是不一致的(B)在諮商關係中當事人學會自我負責(C)當事人越來越愉悅,甚少再表達負面的感受(D

【評論內容】隨著諮商的進展,當事人能夠更寬廣地探索他們的信念和情感,可以表達他們的恐懼、焦慮、怨恨、憤怒,以及他們的情感,他們曾經將這些情緒看得太負面而無法接受,也無法納入他們的自我架構之中。透過治療,當事人減少自我扭曲,也能漸漸地將衝突矛盾及困惑的情感整合並接納。

【評論主題】26 當治療師問案主:「是什麼阻礙你無法做出你想要的改變?」,治療師最可能使用下列那一種治療取向的問話?(A)溝通分析學派(B)認知治療學派(C)現實治療學派(D)焦點解決治療學派

【評論內容】

外化問句不是敘事治療的技術嗎?

敘事治療會將問題擬人化,此題敘述沒有。

* 外化問句:可以抵制那些壓迫且充滿問題的故事,並賦權給當事人感到有能力掌握自己所面對的問題;為了將問題或症狀從當事人身上區分開來;例如:「『害怕拒絕』是什麼時候來騷擾你的?」

【評論主題】心理動力治療的重要技術之一是詮釋,以下有關詮釋時機的敘述何者正確?(A)案主呈現出抗拒時是最佳準備狀態接受詮釋(B)案主完全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材料時是最好詮釋的時機(C)詮釋是從案主的深層意義開始

【評論內容】題目問的是詮釋的時機;只要在所需詮釋的內容(現象)已接近當事人意識能覺察的程度時,治療者才可做出詮釋。換句話說,治療者只應該對那些當事人雖然尚未能清楚明瞭,但已能接受與吸收的潛意識材料詮釋。(Corey, 9e p.84)

【評論主題】三、字音字形:每題一分,共十分 ( 請直接作答於題目後 )1.「ㄓˊ」躅:

【評論內容】

(A) 自我挫敗的想法 → Ellis理情行為治療

【評論主題】四、動物保護法第 22 條之 1 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定期查核及評鑑寵物繁殖場、寵物買賣或寄養業者;依據主管機關訂定之寵物業查核及評鑑辦法第 5 條規定,寵物業查核項目有那些?(10 分)

【評論內容】

(A)個人化 → 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將外在事件連結到自己身上。

(B)二分法思考 → 兩極化思考;非黑即白。

(C)過度類化 → 把符合某意外事件的極端信念,不恰當的類推到其他事件亦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D)選擇性的抽象推理 → 僅依據事件中的部分細節下結論,而忽略整個內容的重要意涵;以偏概全。

【評論主題】【題組】(3)莫耳數比=____________。

【評論內容】

現象學是指「以個案的角度去認識個案理解世界的方式」

存在主義關心個人與自己、環境、信念以及內在世界的關係;

個人中心和存在主義一樣,重視個人狀況、此時此刻與自我體驗;

Adler治療學派和精神分析理論的分歧點則是「強調知覺的主觀性與社會因素的重要性而非生物驅力」。

【評論主題】【題組】(2)此反應的反應級數。

【評論內容】

例外問句=獨特經驗

【評論主題】【題組】 ⑷烏龍茶

【評論內容】

個人中心治療不強調使用技術,所以只要描述裡面有表示重技術的都不會是個人中心。

【評論主題】三、請至少舉出兩個以上例證,預測當前東亞區域合作可能的發展方向,並說明我國所面對之困境與可能對策。(25 分)

【評論內容】

後現代治療取向治療師都是「尋找個案的優勢、找正向、找個案想要的」,所以不會去詢問個案不想要的情況。

【評論主題】五、RFC 1918 裡規定了三段範圍的 IP,供私有網路(private network)實驗用途使用,在公開的網路上它們不會被路由,正因為這種特性,因此極適合拿它們當作內部網路的 IP,從而達到保

【評論內容】

敘事治療師是採「不知情」、好奇與尊重的立場,和當事人一起探索問題對他的衝擊,以及如何降低問題對他的影響。

協助當事人修正痛苦的信念、價值以及詮釋,但不會把自己的詮釋和信念強加在當事人的身上。

所以還是以「當事人訴說自己的故事」為主哦

【評論主題】五、RFC 1918 裡規定了三段範圍的 IP,供私有網路(private network)實驗用途使用,在公開的網路上它們不會被路由,正因為這種特性,因此極適合拿它們當作內部網路的 IP,從而達到保

【評論內容】

題目問諮商過程中“比較常使用”自我表露技巧的學派

很多學派都會使用到自我表露,但個人中心特別強調治療者的“真誠一致”,所以使用頻率較高

【評論主題】三、甲主張其於民國 55 年取得 A 土地,與乙所有 B 土地,面積相同且相鄰,因地政事務所資料登記錯誤,將 A、B 土地所有權登記交叉誤植,經開會協調變更土地標示,並將原申報地價更正。惟因地價稅溢繳

【評論內容】

內爆層/內發層(implosive)

1. 坦承面對自我的必經階段

2. 藉由揭開防衛,開始接觸真實的自我,此時的內在衝突仍很大  (考用)

3. 在這個層次,我們經驗自己的感受,開始覺察真實的自我,但是可能不太處理情感   (Sharf)

選項C是正確的

內爆層有揭開防衛,但放下角色桎梏是在「外爆層(explosive)」

選項B應該才是此題正解

【評論主題】一、試述果樹修剪中,強剪與弱剪、短截與疏刪之差異及其影響。(20 分)

【評論內容】

發展覺察(awareness)是成熟、成長及整合的基礎(Yontef & Jacobs, 2011)。

Perls(1969b, p.16)這麼形容:「覺察本身—本身就好—即有療癒性。」

他相信有機體或個人,如果能擁有充分覺察,便能適度調節及擁有正常功能。

充分覺察的個人,能覺察他們的環境,對於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且接受自己。

【評論主題】四、兩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如果以指標來評量,目前仍存在那些問題?有何解決之道?(25 分)

【評論內容】在Adler治療四個階段中的第三階段:「鼓勵自我瞭解與領悟」中,Adler學派治療者會以對當事人的評估中種種發現之詮釋,來作為催化當事人產生更清楚的自我瞭解與領悟之工具。

【評論主題】18.當你有一小群學生需要果斷訓練(或稱為自我肯定訓練),你最好參考那一個理論來設計一個團體諮商計劃(A)個人中心治療(B)行為治療(C)溝通分析治療

【評論內容】

個人中心治療不重視技術的使用,著重在治療師的真誠一致、同理、積極正向關注,創造出治療性的氣氛。

【評論主題】以剝洋蔥來形容人格探索的學派是哪一個學派? (A)個人中心學派 (B)完形學派 (C)阿德勒學派 (D)認知治療學派

【評論內容】

剝洋蔥理論:Perls完形治療中的重要概念

也稱為「精神官能症的各個層面」

分別是:

1. 虛偽層:指以刻版及不坦誠的方式與人應對,迷思於各種角色扮演中,言不由衷且表情不一。

2. 恐懼層:在此層中,看到了連自己都無法接受自己的某一面,因此感到痛苦,並設法逃避,在此時會感到災難性的恐懼。

3. 僵局層:我們自認本身無資源來幫助自己,因此當事人此時常會操縱別人,以獲得外在支持。

4. 內爆層:藉著揭開自己的防衛,而開始觸及真實的自我,此層即將接觸個體內在蘊藏的能量,為達到坦承自我的必經階段。5. 爆發層:真實的情感在此階段能充分的表達及宣洩,完成未竟事務。

當事人若要達到心理成熟的境界,必須剝除阻礙當事人成長的這些層面

【評論主題】35. 依據個人中心治療人格理論,下列哪一種人格狀態的人,潛能最能發揮?(A)個體經驗我和期望我重疊不多(B)個體經驗我和期望我重疊甚多(C)個體經驗我和期望我完全分離(D)個體經驗我和期望我中度重疊

【評論內容】

Rogers強調「一致性」

當個人經驗與其自我概念越不一致,其行為越可能無法統整;

當自我看法與經驗極端衝突時,就可能產生精神疾病(psychosis)。   - (Sharf)

反之,

當個體能夠對自己的經驗開放,便能開始以更真實的自我來表現行為,

這樣的人將會授權給自己來指引自己的行動,而較少從外界尋找答案。

其所展現的行為能更趨近於Rogers所說的「全然發揮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 (Corey)

【評論主題】38.承上題,輔導老師問曉新說:「你過去什麼時候曾經動過心想偷東西,但又沒有偷的?那時候你是怎麼做到的?」該老師所用的技巧屬於哪一個治療學派?(A)現實(B)個人中心(C)認知行為(D)焦點解決

【評論內容】

尋找例外經驗,即能帶來問題解決的指引;協助當事人找到他們曾經做過有用的方法,並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來協助當事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評論主題】「協助Cl 找出例外,讓Cl 看出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增加Cl 的成功經驗,協助Cl 找到著力點。」這是哪個治療學派的基本精神?(A)現實療法(B)個人中心治療(C)焦點解決短期諮商(D)敘事治療

【評論內容】

SFBT認為,人是健康且有能力去建構適當解決方法來提升他們的生活。

人們擁有解決自身問題所需的能力,並且是自己問題的專家。

治療者的任務為引導當事人改變,但不去指揮當事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