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歲的小齊很愛哭,想引起王老師的注意,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 行為,並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自我克服愛哭的行為。這是下列哪一種學派的輔導觀點?
(A)伯恩(B. Berne)的交流分析
(B)羅吉斯(C. Rogers)的個人中心
(C)班度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
(D)阿德勒(A. Adler)的個體心理學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03821
統計:A(144),B(673),C(679),D(355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個體(阿德勒)諮商學派簡介、Carl Rogers個人中心治療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

用户評論

【用戶】Merisa Myro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試著解一下:當王老師看到小齊 哭並要用哭來引起老師注意時,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行為,即是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王老師試著從全人的觀點來看小齊,並不以老師的刻板印象評斷他的行為,例如王老師避免當眾斥責或者處罰或制止恐嚇.....等大人可能會回應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相信孩子會創造出因應的對策與方法,意即個體心理學所強調的個體擁有主觀意識,小齊在與這個環境互動的過程當中,自己會創造出他的因應對策與方法,所以,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克服愛哭的行為並漸漸養成自我負責的態度。  個體心理學輔導幼兒的態度與方法:1.以客觀態度面對幼兒偏差行為2.獲得幼兒合作3.了解幼兒自卑感與虛假的優越感4.兒童會創造獨˙特的行...

【用戶】張佳家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伯恩在心理學上的貢獻,主要是他在20世紀50年代獨創的交往分析治療體系。所謂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 TA,或稱交流分析、溝通分析),是以人際互動為基礎的心理治療,其目的旨在從對當事人的自我心理狀態分析了解后,協助其認識現實,祛除幼稚衝動,學習成熟適應,從而重建自我永續的健康人生。TA 屬於集體治療體系,因其對處於三種不同的自我狀態中的個體之間發生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而得名,這三種自我狀態是:兒童自我(指情感和慾望達到6歲以上程度的)、父輩自我(指父輩的價值和作用)、成年自我(指能在對先前發生的事情進行觀察的基礎上看待世界)。  

【用戶】pun08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謝謝~

【用戶】Melody We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試著解一下:當王老師看到小齊 哭並要用哭來引起老師注意時,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行為,即是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王老師試著從全人的觀點來看小齊,並不以老師的刻板印象評斷他的行為,例如王老師避免當眾斥責或者處罰或制止恐嚇.....等大人可能會回應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相信孩子會創造出因應的對策與方法,意即個體心理學所強調的個體擁有主觀意識,小齊在與這個環境互動的過程當中,自己會創造出他的因應對策與方法,所以,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克.....

【用戶】張佳家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伯恩在心理學上的貢獻,主要是他在20世紀50年代獨創的交往分析治療體系。所謂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 TA,或稱交流分析、溝通分析),是以人際互動為基礎的心理治療,其目的旨在從對當事人的自我心理狀態分析了解后,協助其認識現實,祛除幼稚衝動,學習成熟適應,從而重建自我永續的健康人生。  TA 屬於集體治療體系,因其對處於三種不同的自我狀態中的個體之間發生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而得名,這三種自我狀態是:兒童自我(指情感和慾望達到6歲以上程度的)、父輩自我(指父輩的價值和作用)、成年自我(指能在對先前發生的事情進行觀察的基礎上看待世界)。  

【用戶】pun08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謝謝~

【用戶】Melody We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試著解一下:當王老師看到小齊 哭並要用哭來引起老師注意時,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行為,即是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王老師試著從全人的觀點來看小齊,並不以老師的刻板印象評斷他的行為,例如王老師避免當眾斥責或者處罰或制止恐嚇.....等大人可能會回應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相信孩子會創造出因應的對策與方法,意即個體心理學所強調的個體擁有主觀意識,小齊在與這個環境互動的過程當中,自己會創造出他的因應對策與方法,所以,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克.....看完整詳解

【用戶】J.Chiao.S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Adler指出孩童的四個錯誤目的:1.★★★★ ...

【用戶】A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阿德勒(A. Adler)的個體心理學人的心理,同時具備有理智與情感、意識與潛意識,乍看之下,它們好像是對立存在。不過,阿德勒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人的心靈是不能切割,一切都是緊密的相連結。其實,事情沒有那麼複雜,「理智」與「情感」本來就不是對立的兩端,反而是像一台汽車「加油」和「煞車」一樣,兩者是互相合作(並非是互相對抗),只是依循你設定好的目標前進,然後,「理智」與「情感」兩者彼此互相協調(「加油」和「煞車」一樣),最後,達到你預期想要的目的罷了。例如,一個人想要減肥,但卻抗拒不了吃甜食的誘惑,這時,他會說服自己說:「我就是天生意志力不夠…。」其實,阿德勒就告訴我們說,與其說你辦不到,不如說是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