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小明在倫敦旅遊時,看到一座「納爾遜記功碑(Nelson's Pillar)」,附近還有一個「特拉法加(Trafalgar)」廣場,據說是為了紀念1805年的一場海戰而命名的。小明查出納爾遜是

【評論內容】納爾遜是英國的海軍將領,與當時法國拿破崙進行多次的海戰,在這時期法國和英國的多次海戰中仍未能擊敗英國海軍

【評論主題】8 法律條文中有「準用」之字樣,其性質為:(A)補正解釋(B)類推解釋(C)限縮解釋(D)擴張解釋

【評論內容】

那是那些不懂法律的人對類推適用的稱...

【評論主題】1.有關法律之適用,僅適用於該法律實施後所發生之事項,而不能適用於實施以前所發生之事項,稱為:(A)後法優於前法 (B)法律保留 (C)一事不再理(D)法律不溯及既往

【評論內容】

不溯及既往原則(nulla poena sine lege),亦稱為刑法無溯及力,指刑法只適用於其生效以後的行爲,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爲不得適用。不溯及既往原則是派生自罪刑法定原則,是確立現代刑事法律制度的一項重要原則。

我國行政法以不溯及既往為原則,朔及既往為例外(北區國稅局)

(bY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15 關於查閱書籍資料,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查閱《左傳》的資料,可在《四庫全書》的「史部」搜索(B)查閱朱一貴、林爽文的事蹟,可在《臺灣通史》的「志」找到(C)探究「郢書燕說」、「買櫝還珠」、

【評論內容】A:春秋三傳「公羊、穀梁、左傳」再四庫全書的分類為「經部」B:朱一貴、林爽文的人物事跡記載於台灣通史的「列傳」

【評論主題】46.中國歷史上與歐洲日耳曼民族大遷移,間接造成西羅馬滅亡有密切關聯的事件是 (A)武帝對匈奴討伐 (B)張騫的出使西域 (C)班超的經營西域 (D)竇憲的遠征北匈奴。

【評論內容】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主要是因為原本在中國北方的匈奴被迫逃向西方,而這些匈奴人的進軍致使日耳曼民族逃往羅馬地區

【評論主題】11. 臺灣地區於何時已開始實施義務教育?(A)臺灣改制建省時(光緒 11 年)(B)日治時代末期 (C)臺灣光復時 (D)民國 57 年。

【評論內容】日治時代末期由於政策的轉變,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支應政策的需要,因此開始實施了義務教育

【評論主題】11. 臺灣地區於何時已開始實施義務教育?(A)臺灣改制建省時(光緒 11 年)(B)日治時代末期 (C)臺灣光復時 (D)民國 57 年。

【評論內容】日治時代末期由於政策的轉變,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支應政策的需要,因此開始實施了義務教育

【評論主題】11.中國宗教思想的發展有三教合一的趨勢,請問三教合一的思想何時開始?又至何時進一步發展,成為普遍接受的觀念? (A)唐,宋 (B)南北朝,宋 (C)東漢,唐 (D)南北朝,唐。

【評論內容】三教合一的思想是從南北朝開始,到宋朝開始進一步發展成理學,成為普遍接受的觀念

【評論主題】【題組】38. 文中被送上斷頭台判處死刑的國王是何人?(A)路易十六(B)查理一世(C)詹姆士二世(D)瑪麗女王

【評論內容】被送上斷頭台的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也是英國第一位被送上斷頭台的國王

【評論主題】4. 美國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子訂為「哥倫布日」,1968年更宣布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為國定假日,以紀念哥倫布。每年到了這一天,各地多有慶祝活動,但在活動進行時,也常有許多人聚集抗議。請根據你對歷

【評論內容】哥倫布發現「印度」之後,無意間帶來了從歐洲本土傳來的疾病以及之後各國搶占殖民地而帶來的屠殺以及古文明的滅絕

【評論主題】19. 下圖的建築物在羅馬時代最主要的功能是 (A)傳遞書信 (B)供應水源 (C)防禦工事 (D)格鬥競技

【評論內容】這座橋是羅馬的水道橋,主要負責把水源運送至都市

【評論主題】24.《從平城到洛陽》--請問該書最有可能敘述什麼內容? (A)匈奴的漢化 (B)漢武帝獨尊儒術 (C)北魏2的漢化政策 (D)東晉的土斷政策。

【評論內容】平城為北魏前期的首都,北魏孝文帝時期將首都遷移至洛陽

【評論主題】18. 由「六三法撤廢運動」到「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可知此時臺人的政治運動有何轉變?(A)由士紳轉向農民群眾領導(B)總督府的態度由反對轉而認可(C)由同化轉為強調臺灣特殊性的民族運動(D)轉為主張

【評論內容】六三法撤廢是希望日本政府廢除總督獨裁的統治,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則是主張將台灣的治權交還得台灣人民

【評論主題】39、一位英國商人第一次到淡水地區經商時,與當地商人發生衝突,但當地官署無法處罰他。七年後,這位商人再度來臺,企圖如法炮製,卻立刻被官署糾正、處罰。這位商人大概是在何時來臺? (A)1840年臺灣開港

【評論內容】台灣割讓日本前,清廷由於訂定不平等條約,致使在台灣的英國人能享有領事裁判權,台灣被割讓之後由於失去領事裁判權,自然就會被日本政府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