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9.根據發展心理學家 Selman 等人(1997)的看法,青少年健全的友誼關係,應在下列何者間取得平衡?(A)自主(autonomy)與支配(dominance)(B)親密(intimacy)與自

【評論內容】友誼發展階段論暫時性玩伴(3-7歲):友誼的建立主要考量為利益(他跟我一起玩,不會打我)單方協助(5-9歲):好朋友是要能滿足我的需求且能知其好惡(我不和他好了,因為他不借我戰車)雙向合作(6-12歲):公平氣氛下的合作,瞭解友誼是雙向的付出與獲得,但仍沒有永遠的朋友,即仍無共患難關係(我無.....

【評論主題】16.能夠知道對同一件訊息,自己和他人的觀點可能會互相衝突,但是還沒有辦法同時考慮自己和別人的觀點。這在 Selman(1980)的角色取替理論(role-taking theory)裡屬於那一個階段

【評論內容】思想淵源--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 ; 2.海德與凱利的社會心理學 ; 3.米德的符號互動論 角色取代能力的發展層級 0-未分化與自我中心期(3-6歲) : 自己所想就是別人所想 兒童無法了解別人的任何觀點,他們認為別人也會同意自己對某事的處理方法 1-分化與主觀期(5-9歲) : 可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 兒童現在能了解別人會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卻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別人接受了不同的訊息所導致的。 2-自我反省/第二者觀點(7-10歲) : 能由別人的觀點反省自己的行為與動機 兒童現在能知道既使他人和自己一樣接受相同的訊息,在主觀上可能也會有所衝突。他們現在能考慮別人的觀點,也知道別人亦會考量他們的觀點,所以現在他們能預測別人對他們的行為做反應。不過,兒童尚無法同時.....

【評論主題】16.能夠知道對同一件訊息,自己和他人的觀點可能會互相衝突,但是還沒有辦法同時考慮自己和別人的觀點。這在 Selman(1980)的角色取替理論(role-taking theory)裡屬於那一個階段

【評論內容】

思想淵源--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2.海德與凱利的社會心理學;3.米德的符號互動論

角色取代能力的發展層級

0-未分化與自我中心期(3-6歲): 自己所想就是別人所想

兒童無法了解別人的任何觀點,他們認為別人也會同意自己對某事的處理方法

1-分化與主觀期(5-9歲): 可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

兒童現在能了解別人會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卻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別人接受了不同的訊息所導致的。

2-自我反省/第二者觀點(7-10歲): 能由別人的觀點反省自己的行為與動機

兒童現在能知道既使他人和自己一樣接受相同的訊息,在主觀上可能也會有所衝突。他們現在能考慮別人的觀點,也知...

【評論主題】16.能夠知道對同一件訊息,自己和他人的觀點可能會互相衝突,但是還沒有辦法同時考慮自己和別人的觀點。這在 Selman(1980)的角色取替理論(role-taking theory)裡屬於那一個階段

【評論內容】

思想淵源--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2.海德與凱利的社會心理學;3.米德的符號互動論

角色取代能力的發展層級

0-未分化與自我中心期(3-6歲): 自己所想就是別人所想

兒童無法了解別人的任何觀點,他們認為別人也會同意自己對某事的處理方法

1-分化與主觀期(5-9歲): 可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

兒童現在能了解別人會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卻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別人接受了不同的訊息所導致的。

2-自我反省/第二者觀點(7-10歲): 能由別人的觀點反省自己的行為與動機

兒童現在能知道既使他人和自己一樣接受相同的訊息,在主觀上可能也會有所衝突。他們現在能考慮別人的觀點,也知...

【評論主題】33 下列有關森田療法的治療歷程之敘述,何者正確?(A)階段一為輕度工作治療 (B)階段二為重度身心工作(C)階段三為絕對臥床休息 (D)階段四為生活活動訓練

【評論內容】

森田療法(英語:Morita therapy)是日本已故精神醫學家森田正馬於1919年創立的,目前被公認為對治療神經質症,尤其是強迫症、焦慮症等有較好療效的療法。

住院式治療第一階段:絕對臥床期第二階段:輕工作期第三階段:重工作期第四階段:日常生活訓練期

【評論主題】16、( )王強在魏氏成人智力測驗(WAIS-IV)的智商分類屬於「優秀」,這是表示王強的智商是在那個範圍?(A) 110~119(B) 120~129(C) 130~139(D) 140~149

【評論內容】

130以上 非常優秀 ,120-129 優秀 ,110-119 中上 ,90-109 中等 ,80-89 中下 ,70-79臨界

【評論主題】16.能夠知道對同一件訊息,自己和他人的觀點可能會互相衝突,但是還沒有辦法同時考慮自己和別人的觀點。這在 Selman(1980)的角色取替理論(role-taking theory)裡屬於那一個階段

【評論內容】

思想淵源--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2.海德與凱利的社會心理學;3.米德的符號互動論

角色取代能力的發展層級

0-未分化與自我中心期(3-6歲): 自己所想就是別人所想

兒童無法了解別人的任何觀點,他們認為別人也會同意自己對某事的處理方法

1-分化與主觀期(5-9歲): 可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

兒童現在能了解別人會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卻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別人接受了不同的訊息所導致的。

2-自我反省/第二者觀點(7-10歲): 能由別人的觀點反省自己的行為與動機

兒童現在能知道既使他人和自己一樣接受相同的訊息,在主觀上可能也會有所衝突。他們現在能考慮別人的觀點,也知...

【評論主題】16.能夠知道對同一件訊息,自己和他人的觀點可能會互相衝突,但是還沒有辦法同時考慮自己和別人的觀點。這在 Selman(1980)的角色取替理論(role-taking theory)裡屬於那一個階段

【評論內容】

思想淵源--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2.海德與凱利的社會心理學;3.米德的符號互動論

角色取代能力的發展層級

0-未分化與自我中心期(3-6歲): 自己所想就是別人所想

兒童無法了解別人的任何觀點,他們認為別人也會同意自己對某事的處理方法

1-分化與主觀期(5-9歲): 可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

兒童現在能了解別人會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卻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別人接受了不同的訊息所導致的。

2-自我反省/第二者觀點(7-10歲): 能由別人的觀點反省自己的行為與動機

兒童現在能知道既使他人和自己一樣接受相同的訊息,在主觀上可能也會有所衝突。他們現在能考慮別人的觀點,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