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7. He was _______ when his mother found the cinema ticket in his pocket. He had promised her he was

【評論內容】

(A) caught out 指出…的過失(B) caught on 變得流行、理解(C) clowned around 胡鬧(D) let down 使失望、沮喪

【評論主題】28. 以下人事地組合,何者不正確?(A) 伯夷、叔齊在首陽山採薇而食(B) 介之推和母親隱居在綿上之山(綿山)(C) 屈原投汨羅江而亡(D) 王粲客居荆州作〈岳陽樓記〉(E) 袁宏道遊西湖作〈晚遊六

【評論內容】

〈岳陽樓記〉 :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范仲淹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評論主題】26. 關於標點符號的使用,下列何種用法是不正確的?(A) 句號用在一個意義完整的文句後面(B) 逗號(點號)用在文句中要讀斷的地方(C) 冒號用在並列的短句之間(D) 破折號用在下文語意有轉折,或下

【評論內容】

分號(; semicolon),表示介乎句號和逗號的停頓的標點符號

「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用分號。」

「非並列關係(如轉折關係、因果關係等)的多重複句,第一層的前後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

「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也可以用分號。」

冒號(: colon),提起下文或總結上文的符號。用途有:

用在稱呼語或說、想、是、例如、如下等詞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多或*明。·、·_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上文。用在總起下文,或舉例說明上文。

【評論主題】5. 以下有關我國學術的敘述,何者有誤?(A)莊子<天下篇>文中討論春秋戰國諸子之學說。(B)孟子批評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是「無君」。批評縱橫家蘇秦、公孫衍為「妾婦之道」。(C)司馬談<論六

【評論內容】司 馬 談 著 〈論 六 家 要 指 〉, 在 儒 、墨、 名 、法 、 陰陽 、道 德 六家 學 派中 ,特 別 推崇 道 家學 說。

【評論主題】28. 以下人事地組合,何者不正確?(A) 伯夷、叔齊在首陽山採薇而食(B) 介之推和母親隱居在綿上之山(綿山)(C) 屈原投汨羅江而亡(D) 王粲客居荆州作〈岳陽樓記〉(E) 袁宏道遊西湖作〈晚遊六

【評論內容】

〈岳陽樓記〉 :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范仲淹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評論主題】5. 以下有關我國學術的敘述,何者有誤?(A)莊子<天下篇>文中討論春秋戰國諸子之學說。(B)孟子批評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是「無君」。批評縱橫家蘇秦、公孫衍為「妾婦之道」。(C)司馬談<論六

【評論內容】司 馬 談 著 〈論 六 家 要 指 〉, 在 儒 、墨、 名 、法 、 陰陽 、道 德 六家 學 派中 ,特 別 推崇 道 家學 說。

【評論主題】18.下列作品與對象的配對,何者正確? (A)投老推耕白下田,青苗猶未罷民錢/王安石(B)寄言漆園吏,已 知鲲與鵬/孔子(C)燈下南華卷,袪愁當酒盃/老子(D)推尊儒學標綱常,眨斥釋氏辨華夷/柳宗元。

【評論內容】

(A)王安石

〈詠王安石〉 宋子虛

投老歸耕白下田,青苗猶未罷民錢。半山春色多桃李,無奈花飛怨杜鵑。

寄言漆園吏,已 知鲲與鵬

(B)寄言漆園吏,已 知鲲與鵬:莊子

(C)燈下南華卷,袪愁當酒盃 莊子

(D)推尊儒學標綱常,眨斥釋氏辨華夷:韓愈

【評論主題】44.請選出下列詩文中,正確的人物配對:(A)「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柳下惠(B)「薄世臨流洗耳塵,便歸雲洞任天真」:許由(C)「逍遙漆園吏,冥沒不知年,世事浮雲外,閒居大

【評論內容】

A.伯夷

萬章下(一)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汙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評論主題】15. 下列關於各組成語意義的說明,何者正確?(A)「簞食壺漿、缾無儲粟、環堵蕭然」皆可以形容貧窮(B)「牛衣對泣、鴻案相莊、勞燕分飛」皆和夫妻有關(C)「禍棗災梨、不刊之書、藏之名山」皆指著作沒有價

【評論內容】

簞食壺漿:ㄉㄢ ㄙˋ ㄏㄨˊ ㄐㄧㄤ

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紛紛慰勞犒賞。《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三國演義》第三一回:「時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於河上,有土人簞食壺漿以迎之。」環堵蕭然:

家中除了四面圍繞的土牆,別無他物。形容居室簡陋,十分貧窮。《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牛衣對泣:

牛衣,牛隻禦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於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王章傳》。後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四齣:「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

【評論主題】9、( )下列何者是陶潛〈飲酒〉一詩的詩眼? (A)心遠 (B)真意 (C)問君 (D)忘言

【評論內容】

陶潛<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結廬:築舍;建造居室。人境,塵世,人群聚居的境域。2.車馬喧:車馬的喧鬧。3.君:您,這裡是詩人自問。 爾,如此;這樣。4.心遠:精神超脫世俗。偏:僻靜。5.悠然:悠閒淡遠的樣子。南山,指廬山。6.山氣:山間的氣霧。日夕,傍晚。7.相與還:結伴歸巢。相與,成群結伴。8.真意:真趣。9.忘言:心領神會,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翻譯:雖然生活在俗世間,卻沒有感受到車來人往的喧囂。問你怎能如此呢?心緒若能不受外來事物侵擾,自然就感覺住所...

【評論主題】28. 以下人事地組合,何者不正確?(A) 伯夷、叔齊在首陽山採薇而食(B) 介之推和母親隱居在綿上之山(綿山)(C) 屈原投汨羅江而亡(D) 王粲客居荆州作〈岳陽樓記〉(E) 袁宏道遊西湖作〈晚遊六

【評論內容】

〈岳陽樓記〉 :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范仲淹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評論主題】26. 關於標點符號的使用,下列何種用法是不正確的?(A) 句號用在一個意義完整的文句後面(B) 逗號(點號)用在文句中要讀斷的地方(C) 冒號用在並列的短句之間(D) 破折號用在下文語意有轉折,或下

【評論內容】

分號(; semicolon),表示介乎句號和逗號的停頓的標點符號

「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用分號。」

「非並列關係(如轉折關係、因果關係等)的多重複句,第一層的前後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

「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也可以用分號。」

冒號(: colon),提起下文或總結上文的符號。用途有:

用在稱呼語或說、想、是、例如、如下等詞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多或*明。·、·_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上文。用在總起下文,或舉例說明上文。

【評論主題】12. 比喻文章寫得扼要,可用下列何種詞語表示?(A) 探驪得珠 (B) 老蚌生珠 (C) 買櫝還珠(D) 掌上明珠 (E) 魚目混珠

【評論內容】

探驪得珠

驪珠:相傳為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棲息深淵中,欲取得驪珠,必須潛入深淵,待驪龍入睡後,再俟機竊取。典出《莊子.列禦寇》。本指獲得極為珍貴的寶物。後引申為寫作文章能抓住重點,深得題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驪頷」。

【評論主題】5.「阿堵」是六朝以來習見的稱代詞,猶如現代所說的「這個」。《世說新語》記載雅尚玄遠的王衍不屑講「錢」字,而稱之「阿堵物」,因此後世文人多以「阿堵物」稱代錢。下列文句中,「阿堵」所稱代的對象不是「錢」

【評論內容】詞目阿堵物注音ㄚ ㄉㄨˇ ㄨˋ相似詞 孔方兄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另婢女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後以「阿堵物」指錢。釋義「阿堵物」指的是錢。阿堵:六朝人口語,這,這個。這個東西。例句宋.張耒《和無咎詩》之二:「愛酒苦無阿堵物,尋春奈何有人家。」也作「阿堵君」。宋.蘇過《斜川集.一.顏樂堂》詩:「恨無阿堵君,一區今尚欠。」

【評論主題】5. 以下有關我國學術的敘述,何者有誤?(A)莊子<天下篇>文中討論春秋戰國諸子之學說。(B)孟子批評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是「無君」。批評縱橫家蘇秦、公孫衍為「妾婦之道」。(C)司馬談<論六

【評論內容】司 馬 談 著 〈論 六 家 要 指 〉, 在 儒 、墨、 名 、法 、 陰陽 、道 德 六家 學 派中 ,特 別 推崇 道 家學 說。

【評論主題】5. 以下有關我國學術的敘述,何者有誤?(A)莊子<天下篇>文中討論春秋戰國諸子之學說。(B)孟子批評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是「無君」。批評縱橫家蘇秦、公孫衍為「妾婦之道」。(C)司馬談<論六

【評論內容】司 馬 談 著 〈論 六 家 要 指 〉, 在 儒 、墨、 名 、法 、 陰陽 、道 德 六家 學 派中 ,特 別 推崇 道 家學 說。

【評論主題】48、「撒鹽空中差可擬」(劉義慶《世說新語》),「差」的意思類同於:(A)「差」強人意 (B)「差」肩而坐 (C)「差」之毫釐 (D)參「差」不齊

【評論內容】

差強人意

【釋義】: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出處】:《後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例子】:我得了這一封信,似乎還~。(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六回)

【評論主題】9. Rita’s dad works at the fish m t.

【評論內容】

暴虎馮河ㄅㄠˋ ㄏㄨˇ ㄆ|ㄥˊ ㄏㄜˊ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赤手空拳與猛虎相搏鬥,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這種胡作非為有勇無謀的人同進同出。)

群音類選˙卷十二˙蟠桃記˙洞賓問答:「謾誇他陸地行舟,也何用淩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你正是剔蠍撩蜂,暴虎憑河,誰著你鑽頭就鎖,也怪不的咱故舊情薄。」

釋義:

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暴虎:明知與虎鬥要靠器械,卻示其勇而不用。暴,音ㄅㄠˋ,徒手搏鬥。

馮河:明知渡河須藉舟船,...

【評論主題】【題組】 ⑵甲男於婚後 3 個月後將該汽車賣給丙男,兩人訂立買賣契約。(10 分)

【評論內容】

桃園三結義出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以桃園結義的故事開頭,書中第一回記載:

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nnnnnn

這個故事成為《三國演義》關鍵性的情節之一,而《三國志》史書沒有記載桃園結義的故事,不過卻提到了「三人恩同兄弟」。

【評論主題】13「香煙輕 瓶中柳,燈影紅 座上蓮」這是一幅尚未完成的對聯,請依音韻對仗原則,在下列中選擇合於格律的適當組字:(A)繞、啟 (B)揚、觸 (C)鎖、浮 (D)撫、倚。

【評論內容】

七言對聯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第一、三、五個字的平仄,可以靈活使用,而第二、四、六個字,必須嚴格遵守平仄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