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

認知心理學

布魯納(J. Bruner):發現學習論

主動探索新知,從各種事物變化中找尋原理原則,以構成學習。布魯納將人對外在環境的事物經知覺轉換成內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之為認知表徵,此亦即為人獲得知識的過程。

(動作表徵-形象表徵-符號表徵)

奧蘇貝爾(D.P.Ausubel):意義學習論

強調學生的先備知識,即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學習新知識時的基礎。能夠配合學生能力與經驗的教學,對學生才會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相同點(發現學習論 v.s 意義學習論)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習新知識時,先備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學生內在的認知結構對吸收知識極為重要,且均認為認知結構是持續不斷的在改變。相異點(發現學習論 v.s 意義學習論)發現學習論...

【評論主題】62. 陳生讀小學二年級,在學校時會不自主地眨眼、仰頭、清喉嚨、擠眉弄眼或發出怪聲,有些聲音聽起來甚至好像是罵髒話,這些不規則的動作或聲音通常很短暫但會持續重複,有些教師或同學認為陳生作怪而討厭他,陳

【評論內容】

(A)癲癇症:意識不清、意識喪失、無法控制的肌肉抽搐、口吐白沫、跌倒、口中嘗到異味、牙關緊閉、咬到自已的舌頭、突發的眼球快速轉動、發出怪聲、失禁、突然情緒大變

(B)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難以持續專注、組織規劃工作有困難、弄丟東西、對於有困難的事有逃避、不願意、有困難的行為、話多、打斷或干擾別人

(C)妥瑞氏症:不自主地一直眨眼、仰頭、擠眉弄眼、不停清喉嚨或發出鳥叫聲,這些持續而短暫、重複及不規則的動作或聲音,都是「抽動疾病」的表徵

(D)亞斯伯格症:缺少同理心、天真、不恰當的行為、單向的反應、欠缺交友能力、重複、學究式的言詞、與語言能力無關的溝通障礙、對特定事務有強烈的興趣、感覺統合不協調、行動笨拙、姿勢怪異

【評論主題】61. 下列敘述當中,哪一項最適合歸入維高斯基(L. Vygotsky)關於認知發展的社會文化理論之主要觀點?(A) 社會應保護弱勢族群的文化發展(B) 教育應尊重不同文化族群的多樣性(C) 異質文化

【評論內容】

維高斯基(L. Vygotsky)認知發展理論語言在認知發展中的功能

將兒童自我中心語言,視為其調和思維與行動,從而助益其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維果思基的觀察,當兒童面對類似的困境時,他的自我中心的語言就會加倍的增多。

這現象顯示出兒童藉自我中心語言以幫助其思維。

【評論主題】53. 轉型領導理念主要是領導者將組織成員的工作動機由「交易式」轉化到哪一種層次?(A) 自我實現(B) 社會互動(C) 參與互助(D) 升官加爵

【評論內容】

強調協助或催化成員進行本質的轉變,將其工作目標由交易式,轉化提升更高的自我實現及道德層次,願意因為自我實現與對組織的責任感,而主動努力工作,進而提升組織的績效。轉型領導藉由願景,塑造成員的價值、態度、信念、與行為,使其對組織更具使命感,領導者與成員彼此激勵,共同實現組織願景。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8%BD%89%E5%9E%8B%E9%A0%98%E5%B0%8E&search=%E8%BD%89%E5%9E%8B%E9%A0%98%E5%B0%8E

【評論主題】31. 過去 20 年來臺灣中小學課程改革中,以下何者為教改強調的課程屬性?(A) 以學校本位課程取代教科書學習(B) 以經驗為主軸,降低各領域的原有知識特性(C) 課程目標排除行為目標的敘寫方式(D

【評論內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

在課程設計中的統整,包含了連結所有知識形式與學習經驗的實踐歷程。課程統整強調讓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科中可以習得許多相同的概念,學習是整合的,知識是整體的而非片段的資訊。

在課程綱要制定過程中,需重視知識結構的統整以核心素養達成各領域/科目內容、生活經驗與社會情境的統整不為統整而統整,應視教育階段、學習內容性質、教學策略之不同彈性實施各教育階段可彈性實施的課程統整模式可由推動支持系統進行統整教材或示例的研發

【評論主題】【題組】30. 該新修訂的課程如要提供下學期全體八年級學生學習,依據課程綱要的規範,新北國中應如何處理其審查事宜?(A) 無須審查直接提供教師使用(B) 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C) 函送新北市政府

【評論內容】

課程發展委員會職掌

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和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審慎規劃學校課程計畫。審查各學習領域、特殊教育班(含集中式特殊教育班、分散式資源班或巡迴輔導班)課程計畫,內容包含學年及學期之學習目標、單元活動主題、相對應核心素養內涵、學習重點與內容、時數、備註等項目。應於每學年開學前一個月,擬定下一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審查自編教科用書。議決校訂課程內涵,決定應開設之彈性學習課程(含特殊需求領域)審查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之計畫與執行成效。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規劃教師專業成長進修計畫,增進專業成長。

【評論主題】47. 議題融入的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ISA)所重視的下列哪一項學習?(A)問題解決的學習(B)辯證思考的學習(C)創造力的學習(D)未來想像的學習

【評論內容】

教育部在2019年公佈《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入說明手冊》,指出議題融入課程具有下列重要意涵,可供各學習階段學校教師參考:

就教育理念而言,議題融入是對「尊重、關懷、正義、永續」普世價值的重視與實踐。就教育目標而言,議題融入不僅強調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亦重視價值信念的建立、問題解決的技能與具體行動的實踐,可以提升領域知識內容學習的教育價值。就課程內涵而言,議題融入可以藉由議題的特性促進領域知識內容的連結,包括跨領域知識內涵、生活實務經驗與情境等的連結。就教學理論而言,議題融入可藉由議題的連結,使學習內容意義化與統整化,避免領域/科目知識內容的零碎化與片斷化。就教學策略而言,議題融入需...

【評論主題】4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揭櫫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及「適性揚才」等理念,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取向?(A)學科取向(B)學生取向(C)社會取向(D

【評論內容】108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希望能兼顧學生的個別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群體,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並善盡國家公民的責任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