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9. 就評量的觀點而言,小學六年級學生升上國中七年級時,各國中的教務處會在編班前,會先進行一次測驗,此種測驗是屬於下列何種評量方式?(A) 安置性評量 (B) 形成性評量 (C) 診斷性評量 (D)

【評論內容】

 教師在未進行教學之前,往往會想了解學生在未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具有的背景知識或起點行為如何?以便作為選擇教學起點的依據。因此,這時候所進行的教學評量,即為「安置性評量」(placement evaluation)。   它的目的即在單元教學開始之前實施,用以來決定班級教學的起點、決定是否先行復習舊教材內容、決定選擇何種適當的教材和教法、以及在確定學生的精熟程度後,調整教學計畫、進行分組教學、或安排在較特殊的班級中學習。教學之前不一定都需要實施安置性評量,唯有在教師對新任教班級學生的能力不熟悉時,或預期的教學效果相當明確且具有連貫性意義時,實施這種安置性評量才有價值。

【評論主題】14. 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培根(Bacon),倡導「知識就是力量」,以科學角度提出打破「偶像」(idols),他認為做研究像下列何種動物最有價值性與創新性?(A)螞蟻 (B)獅子 (C)蜘蛛 (D)蜜

【評論內容】經驗論者像螞蟻,專事搜羅、利用;理性論者像蜘蛛,吐絲結網,不假外求;科學家中道而行,像蜜蜂搜羅材料、費心炮製。

【評論主題】15. 陳老師認為中小學的課程內容應該關注於社會問題的解決,才能引領社會的發展,陳老師此觀點比較符合下列何種哲學理念?(A)進步主義 (B)重建主義 (C)永恆主義 (D)精粹主義

【評論內容】

Reconstructionism

  古典人文主義強調傳統文化的重要和傳統價值觀念的珍貴,但均有賴社會中心人物如少數菁英分子的傳習與發揚。古典人文主義強調課程應重視文化遺產之傳遞,教學偏向以知識或教材中心為導向,教育寧重質而不重量。  進步主義可說是對古典人文主義傳統價值觀念和實施的反彈,揚棄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重視兒童的自我了解和發現,視個人自由比社會秩序更為重要;認為兒童時期自有其權益和重要性,而不再是成人期的準備。古典人文主義是知識中心論者,而進步主義是兒童中心論者。  進步主義者多不贊同預設的課程設計,強調教育機會普及,教學內容尊重兒童的選擇和需求,並重視「發現」的教學過程。  重建主義傾向社會中心理念,...

【評論主題】13. 教育部為導引我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並配合新課綱的內涵,建構新的教師圖像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藍圖,此教師圖像稱為終身學習的教師圖像。終身學習的教師圖像分為三大向度,下列何者不是向度的名稱?(

【評論內容】教育部為回應社會對培育終身學習教師的期待,以教師圖像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藍圖。教師應以終身學習為核心,具備「教育愛」,持續成長的「專業力」,以及擁有面對新時代挑戰的「未來力」;並在「教育愛」、「專業力」、「未來力」三個向度下,持續精進熱忱與關懷、倫理與責任、多元與尊重、專業與實踐、溝通與合作、探究與批判思考、創新與挑戰、文化與美感、跨域與國際視野等九項核心內涵,

【評論主題】9. 根據法規: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未經請假或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連續達三日以上者稱為何種類型學生?(A)中途輟學學生(中輟生) (B)中途離校學生(中離生) (C)長期缺課學生(長缺生) (D)不明原因學

【評論內容】

國小國中

中途輟學學生(以下簡稱中輟生):指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有下

  列情形之一者:

(一)未經請假、請假未獲准或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連續達三日以上。

高中

中途離校學生:指有下列情形之一之學校學生:

    1、未經請假或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連續達三日以上

長期缺課學生:

    1、全學期缺課節數達修習總節數二分之一,或曠課累積達四

      十二節之學生。

學生缺課未經學校依請假規定核准給假者,為曠課。

【評論主題】12. 民國 108 年公布之國家語言發展法中所稱的國家語言,下列何者未列入?(A)臺灣手語 (B)新住民語言 (C)原住民語言 (D)客家語

【評論內容】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承擔永續臺灣各族群語言的責任,落實多元、包容、尊重之國家文化價值】

《國家語言發展法》為何不規定國家語言名稱?

【為了尊重族群選擇及習慣,促進族群文化之和諧】

•「沉浸式教學」根據學者梅特於一九九三年論文提出的定義:「學校完全使用一種非學生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也就是學生完全沉浸在非母語的教學環境之中,讓學習者能夠用最沒有壓力的方式自然地吸收第二外語,且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與需求,教學內容與真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做中學」、「用中學」

【評論主題】11. 有關中小學教育階段之學習評量發展趨勢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紙筆測驗最大化 (B)紙筆測驗最小化 (C)紙筆測驗豐富化 (D)多元評量最少化

【評論內容】

依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紙筆測驗要最小化,可以公告分數,但不能公開班級及學校排名避免惡性競爭,未來會請督學加強視導,縣市校務評鑑時能列入考量。

【評論主題】10. 為促進與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及全人發展,教育部於民國 103 公布《學生輔導法》,就學校一般教師而言,主要負責執行下列何者類型輔導措施?(A)發展性輔導措施 (B)介入性輔導措施 (C)處遇性輔導

【評論內容】

學生輔導法 

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之三級輔導。

前項所定三級輔導之內容如下:

一、發展性輔導:初級發展性輔導的原則是「W」,包括:1.全體原則(Whole Principle);2.做得來與雙方得利原則(Workable and Mutual Beneficial Principle);3.智慧原則(Working Smart not Working Hard)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適性發展,針對全校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

二、介入性輔導:「I」是指個別化(Individualized);「S」是指系統合作(System collaboration);「E」是指效能評估(Evaluation),主要執行單位是輔導室針對經前款發展性輔導仍...

【評論主題】8. 教育有不同隱喻(metaphor)(比喻),下列那一種隱喻(比喻)最接近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看法?(A)教育比喻為塑造 (B)教育比喻為生長 (C)教育比喻為接生 (D)教育比喻為雕刻

【評論內容】

)蘇格拉底(Socrates)號稱「西方的孔子」,其隱喻教師為「產婆」,學生如同「孕婦」,學生的智慧潛能好比「胎兒」,認為教育有如「接生」的過程。

【評論主題】7. 中小學的英語村課程,讓孩子學習搭機買漢堡,是屬於下列何種課程?(A) 顯著課程 (B) 潛在課程 (C) 空無課程 (D) 情境課程

【評論內容】

情境教學

目的在於讓學生直接在真實情境下或是模擬真實的情境下學習

【評論主題】6. 下列有關二班三組的敘述,何者正確?(A) 老師的鐘點數,只能做為額外鐘點,不能算教師基本鐘點。(B) 有三組學生來上課,因此會增加授課教師人數及經費。(C) 學生經分組後,組別每週都可變動,才能

【評論內容】

透過兩班三組(三班五組)的教學模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更適切的學習引導,達到適性教學與補救教學雙贏的目標,具體實現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本案推動方式略述如下:

(三)分組模式:依學生程度分成ABC三組,A為程度精熟之學生,B為程度中等之學生,C為程度待加強之學生。其中全為C組之班級稱為精實班,其人數上限不超過10人,並優先由經驗豐富之教師擔任教學。採用積極扶弱的分組方式(AB,AB,CC)亦即(原班,原班,精實班) 或(AB,CC,CC)亦即(原班,精實班,精實班)。若為三班五組則為(AB AB,CC,CC,CC)或(AB,AB,AB,CC,CC)等其他積極扶弱模式,不做拔尖分組。

【評論主題】3. 下面哪一個名詞所指的概念與其他三者較不同?(A) 創意性教學 (B) 適性教學 (C) 差異化教學 (D) 調整式教學

【評論內容】

適性教學(Adaptive Instruction)是指教學的過程能配合學習者能 力、興趣與需要,而作因應與導引式調整。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同一班級之不同程度、不同學習需求、不同學習方式及不同學習興趣之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輔導方案的教學。

【評論主題】3. 下面哪一個名詞所指的概念與其他三者較不同?(A) 創意性教學 (B) 適性教學 (C) 差異化教學 (D) 調整式教學

【評論內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

「適性教學」是適性教育(adaptive education)的一種措施,其基本的涵意是指應用不同的教學措施,以配合一群體中個別學習者的能力、需要或興趣。適性教學(Adaptive Instruction)的「適」是教學過程中的因應作為,而「性」則是指學生的人格特質。適性教學(Adaptive Instruction)是指教學的過程能配合學習者能力、興趣與需要,而作因應與導引式調整。

(C)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