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我國各項選舉投票時,民眾不能攜帶手機進入投票所,是為了維護何種選舉原則?(A)普通(B)平等(C)直接(D)無記名

【評論內容】無記名又稱為秘密投票原則,主要目的,投票時可以依照個人意志。我想不能帶手機,最主要怕通訊會影響當下個人的選擇。

【評論主題】媽媽有時候說:「大雄你這麼大了還在看卡通,關起電視去讀書。」有時候又說:「大雄你太小,不可以一個人去看電影。」大雄常常覺得心理衝突,既不被算做大人, 又不能做小孩原來能做的事。下列哪一種理論勾勒出青少

【評論內容】

青少年為邊際人,夾在在兒童期與成年期,兩者之間沒有連結。

致使青少年,無法擁有在成人世界可以做的行為。但一方面,他們又被要求放棄兒童其所擁有的特徵。

這樣的例子,其實在班經也可看到。

剛升七年級的學生,常被說妳已經是國中生了。行為要成熟。

但別忘記,其實他們才剛離開小學。是要有一段適應期的。

【評論主題】根據維高思基(L. S. Vygotsky)的看法,一位青少年所能獨力完成的與他在協助下完成的表現上的差異,稱為(A)同化(assimilation)(B)潛在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評論內容】

潛在發展區(近側發展區):個人與他人互動激發的水準,和獨自學習的差距。

如:個人學習有80,與他人互動的學習有90。這10單位的差距,便為ZPD。

在維果斯基的觀念裡,與他人互動所產生的,會比獨自學習有更好的表現。

而鷹架學習理論:強調的是學習脈絡,一開始由他人的協助、支持,等到自己有能力內化,漸漸轉到獨自學習。最後的主體還是會到個人。

就像蓋大樓一樣,剛開始需要由鷹架支撐,等到建築物由鋼骨,有能力撐起主體,就不需要鷹架的協助。

我們的學習歷程也是,小學時,需要父母和師長的指導,等到大學時,其實一個人獨力念書也可以。

總之,近側發展區:強調和他人互動學習,所激發的能力。

鷹架理論:強調學習出由他人的協助,最後獨立學習,不需他人支持。

【評論主題】25.參考書、測驗卷的練習題做熟以後,學生即使遇到簡單的題目都可能使用複雜的解題方法,此種情況屬於下列何種?(A)功能固著(B)心向作用(C)歸納推理(D)演繹推理。

【評論內容】

我剛剛翻書,如果你看戴帥2-160,答案也是給A。

那篇主題為,習慣僵化:個人思考時,由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形成牢不可破的習慣。遇到類似問題時,不仔細分析,以習慣方式著手。

但題目選項還是為功能固卓。

關於心向作用,你可以參考,陳嘉揚(中)2-290。或者戴帥6-140

根據辛普森的解釋:只在某種動作技能學習之前,已完成心理上的準備。

可分為三大類別

心理傾向:心理上完成的準備狀態。如:知道要做什麼

動作傾向:身體完成的準備狀態:如:賽跑在起跑點就位

情緒傾向:情緒已進入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狀態。

所以,心向作用:根據辛普森的解釋,強調的是準備狀態。

如果是從這樣的角度看的話,也許答案會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