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5.下列哪一種動物是輕度污染水源的指標生物? (A)水蠆 (B)台灣櫻花鉤吻鮭 (C)吳郭魚 (D)水蛭。

【評論內容】未受污染之水源:石蠅、長鬚石蠶、流石蠶、網蚊、扁蜉蝣輕度污染之水源:縞石蠶、網石蠶、扁泥蟲、水蠆、小裳蜉蝣、雙尾小蜉蝣、石蛉中度污染之水源:水蛭、姬蜉蝣嚴重污染之水源:紅蟲、顫蚓、管尾蟲

【評論主題】21.互為同位素的不帶電原子,彼此間之下列數目,何者不相同?(A)電子數 (B)質子數  (C)原子序 (D)中子數。

【評論內容】同位素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原子序也一樣。又因為不帶電,所以電子數也相同。

【評論主題】30.在鍬形蟲、蜻蜓、細蝶、蝗蟲、蒼蠅這五種昆蟲中,有幾種昆蟲的成長過程屬於不完全變態,沒有經過蛹期?(A)4種 (B)3種 (C)2種 (D)1種。

【評論內容】半翅目:介殼蟲、蚜蟲、粉虱、蟬、葉蟬等直翅目:蝗蟲、蟋蟀螳螂目:螳螂蜚蠊目:蟑螂(蜚蠊)革翅目:蠼螋(qúsǒu)蜻蛉目:蜻蜓、豆娘以上都是不完全變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48. 在溫度攝氏 20 度,聲源發出 330Hz 頻率的聲音,以 13 m/sec 向觀察者方向移動,而觀察者以 17 m/sec 向聲源方向移動,則觀察者聽到的聲音頻率約為多少?(A) ) 333

【評論內容】

觀察者(Observer)和發射源(Source)的頻率關係為: 

                                                                                              =[(343+17)/(343-13)]*330

                                                                                              =360  Hz

為觀察到的頻率;為發射源於該介質中的原始發射頻率;為波在該介質中的行進速度;為觀察者相對於介質的移動速度,若接近發射源則前方運算符號為+號,反之則為-號;為發射源相對於介質的移動速度,若接近觀察者則前方運算符號為-號,反之則為+...

【評論主題】45在Marcia的理論中,聽從父母親的指示而未進行探索即立定自我認同承諾者,其自我認同屬於以下何種型態?(A)迷失型(B)定向型(C)早閉型(D)混淆型

【評論內容】Marcia(1966)根據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為基礎,以探索(exploration)與承諾(commitment)兩向度界定出認同的操作型定義,並據此發展出四種認同狀態。1.認同達成型(identity achievement):經歷探索後做出承諾; 2.他主定向型(foreclosure):缺乏探索但有承諾; 3.延期未定型(moratorium):正經歷探索但未做出(或只有少量)承諾; 4.認同迷失型(identity diffusion):缺乏探索,也未做出承諾。

【評論主題】4.主張『人心最初猶如白板,無所謂先天觀念的存在,一切知識皆來自感覺及反省所得的經驗』,這一位教育哲學家是:(A)杜威(J.Dewey) (B)康德(I.Kant)(C)洛克(J.Locke) (D)

【評論內容】洛克是奠定經驗主義基礎的第一位功臣。在他《人類的悟性論》中宣稱,人心最初猶如白板(tabulb rasa),一切知識皆來自感覺及反省所得的經驗。

知識的產生歷程是:經驗→單純觀念(simpe ideas)→複合觀念(complex ideas)→知識。

一切事物一旦透過人體感官,就有產生觀念的能力,洛克稱為「性質」。性質有兩種:「原始性質」(primary qualities)屬於物體本身,如體積、形狀、組織構造……;根據此原始性質,使人發生各種感覺者,稱為「次級性質」(Secondary qualities),如色、聲、香味等。

【評論主題】依據Erikson的心理社會期,每個階段都有各自主要面臨的發展危機,國小階段的學童所面臨的發展危機是:(A)自主行動 v s 羞愧懷疑 (B)自動自發 v s 退縮愧疚(C)勤奮進取 v s 自貶自卑

【評論內容】

表1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階段

年齡

發展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與任務

發展順利的特徵

發展障礙者特徵

1

0-1(嬰兒期)

信任與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

2-3(幼兒期)

自主行動(自律)與羞怯懷疑(害羞)

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3

4-6(學齡前兒童期)

自動自發(主動)與退縮愧疚(罪惡感)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5

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

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

【評論主題】「五段教學法:預備、提示、聯合、概括、應用」是誰提出來的?(A)杜威(B)福祿貝爾(C)赫爾巴特(D)盧梭

【評論內容】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J. F. Herbart, 1776-1841)倡導階段教學法,教學過程循著一定階段,以啟發學生的思想,增進系統的知識和培養推理的能力為目的。赫爾巴特的階段教學法原只有四段─明瞭、聯合、系統和方法,後經由齊勒(T. Ziller, 1817-1882)和其弟子賴恩(W. Rein, 1847-1929)兩次的修訂,遂成為正式的五段教學法。每一階段的教導原則如下:

1.準備(preparation):教師在此階段應設法了解學生的特質和程度,決定要教的教材、預估學習者聯結新舊教材的統覺過程、設計引起動機的活動等。

2.提示(presentation):教師以講述或說明的方式,提綱挈領的、有秩序的提示教材重點。

3.比較或抽象(comparison or abstract):透過師生的互動,...

【評論主題】2.那一學者主張「教育無目的說」?(A)蒙特梭利(M.Montessori)(B)洛克(J.Locke)(C)杜威(J.Dewey)(D)培根(F.Bacon)

【評論內容】杜威(Dewey)是實驗主義及進步主義的代表他對而教育的主張包括(1)教育即生長 , 生活 , 經驗的再造(2)教育無目的說(3)兒童本位(4)做中學;有用者為真教育即生長 , 生活 , 經驗的再造因此主張教育順從兒童本性 , 循兒童興趣, 以及設計具意義的教育情境, 以助他成長與學習 , 算是導其生長. 是沒有外在目的的

【評論主題】32.提出科層體制理論者是:(A)H.Simon(B)M.Weber(C)A.Halpin(D)PeterM.Senge

【評論內容】

正式組織中最重要的層面,就是科層體制。科層組織的理論基礎,起源於社會學家韋柏(Weber)所提的「科層體制理論」(The Theory of Bureaucracy),此理論提供了有關組織結構的研究基礎。

【評論主題】22.根據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青少年時期的發展任務與危機是(A)親密對疏離(B)角色認同對角色混淆(C)勤勉對自卑(D)生產對停滯。

【評論內容】

表1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階段

年齡

發展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與任務

發展順利的特徵

發展障礙者特徵

1

0-1(嬰兒期)

信任與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

2-3(幼兒期)

自主行動(自律)與羞怯懷疑(害羞)

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3

4-6(學齡前兒童期)

自動自發(主動)與退縮愧疚(罪惡感)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5

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

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

【評論主題】7.布魯姆(B.S.Bloom)所提的行為目標「認知領域」中,最高層次是(A)應用 (B)分析 (C)知識 (D)評鑑。

【評論內容】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意、技能三類。在認知領域中,又可細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六個認知層次。知識即是記憶、認識,能回憶重要名詞、事實、方法、規準、原理原則等。理解是要能對重要名詞、概念之意義有所掌握,能轉譯、解釋。應用是要能將所學到的知識概念、方法、步驟、原則通則等等應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分析是要將知識的某些訊息,所包含的成分、元素、關係、組織原理等等分解出來,重新加以組合,並釐清之間的關係。綜合是能將知識訊息的某些要素重新安排或合併為有組織的整體,或呈現其間的關係。評鑑是要依照某規準對知識訊息做評價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