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 ⑷ 光學影像(optical imaging)(5 分)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00521
統計:A(167),B(53),C(1228),D(86),E(0)

用户評論

【用戶】m,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往(A)出自《論語·雍也》,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認為,廣泛學習、遵紀守法,就不會偏離正道了。約:規範、約束。畔(1)叛,背離正道 (2)邊界,引申偏頗。弗畔:不違道。(A)約「之」以禮:指自身的學問與言行(B)出自《禮記·禮運》,「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孔子認為,禮應與義相合,雖古代未有禮文,後世亦可按照義的原理來創制。協:合。起:創制。(B)未「之」有禮←實在找不到這一詞彙,推測之為無義(C)吾欲「之」南海:往(D)出自《論語·述而》,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孔子認為,著作內容不能只因目睹或聽聞就記載,應求謹慎而多聞見,而更上等的著作是知曉全貌而擇其善。蓋有:可能有。作:創作。從:採用。識ㄓˋ:記住。(D)多見而識「之」:經多方見聞後得知的結論

【用戶】謝宛芹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約之以禮:用禮節來約束自己的身心。à以禮約之(身心)。(B)我也不知道XDD求解~(D)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多聽人家說,選擇好的去依從;多看,揀取好的記下來。能這樣子,雖不及『生而知之』的上智者,但也可算次一等的『學而知之』的人了。」

【用戶】BELLA YI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此處"之"的意思為"到,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