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在以「教師道德觀」為主題的研習活動中,關於「道德」的涵義,林老師將其表述為:「道德乃是理性的人為了彼此的利益,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所採納的 一套人我相待的規則。」林老師的道德觀最接近哪一種道德理論?
(A)效益論
(B)心理利己論
(C)倫理利己論
(D)社會契約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27401
統計:A(604),B(142),C(417),D(1960),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教師道德觀

用户評論

【用戶】iop2260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效益論:效益論倫理學主張,要決定事情的是非對錯必須衡量它可能造成的結果。幸福是對人最超高、最明顯的美善,倫理學的目的應該指引我們盡可能地創造最大量的幸福。以最簡單的形式來陳述,效益論追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古典的效益論並不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而是要盡量擴大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意即盡量增進幸福、減少痛苦)。(B)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主張人的所有行為都是自私的,因為人的所有自主行動,最終都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或自我滿足而行。

【用戶】Qiuyan Wu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社會契約論:盧梭相信,一個理想的社會建立於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政府之間的契約關係。在社會契約中,每個人都放棄天然自由,而獲取契約自由;在參與政治的過程中,只有每個人同等地放棄全部天然自由,轉讓給整個集體,人類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