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6.「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本文旨意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B)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C)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D)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若盡之于心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79587
統計:A(64),B(63),C(718),D(76),E(0)

用户評論

【用戶】錄取 樺 Ja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擔心的事有三件:自己沒有聽說過的知識或道理,擔心不能聽到;已經聽說了,擔心不能學到手;已經學到了,又擔心不能實行。(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博地學習, 每天以三件事反省自己,智慧就會清明,行為沒有過失了。(B)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每天學習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道理,每月時時溫習,不要忘記原來所學會的;能這樣就可以算是好學了。(C)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瞭解到的,瞭解到的不如去實行。(D)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若盡之于心--言論從嘴裡說出去,不如身體力行;身體力行,不如用心盡心。

【用戶】咪寶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君子三患」指君子有三種憂慮,即患弗不得聞,弗得學及弗能行三件事;即君子應知聞道理而加以學習,惟恐有所知,有所未曾學,和學了又未曾實行。(B)每天知道自己不會的知識,每個月都不要忘記自己所知道的,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好學了。 (C)  耳聞不如目睹,目睹不如心領神悟,心領神悟不如身體力行(D) 意思是:仅仅在口头上说说,不如亲身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