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 在「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中,兩句語法關係為何?
(A)補足關係
(B)並列關係
(C)順遞關係
(D)遞進關係。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5183
書單:複句類型、並列關係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我沒有聽說有枉屈了自己,而能匡正別人的呀!何況是卑辱了自己,而能匡正天下的呢?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遞進複句 分句之間在數量、範圍、程度等方面有層次的分別,或由淺入深、先輕後重,或以深證淺、依次遞減,表示層相遞進(減)的關係,稱為遞進複句,又稱層遞複句。 有的因為後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在層次上更進一層,所以一方面含有加合關係; 有的由於分句之間由淺入深或先輕後重,所以又具有襯托的作用; 有些則分句之間以深證淺,或後面分句又以反詰語氣,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進一層,則有逼進的關係。

【用戶】曾潔依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割烹要湯 【原文】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湯三使往聘之,既而翻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