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這段文字的意旨是:
(A)在合理的範圍內,君子不隨便懷疑人
(B)聰明人因為想得太多,反而容易被騙
(C)要在不疑處有疑,才能避免被人蒙騙
(D)識人不明,用人不當,容易遭到蒙蔽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92958
統計:A(210),B(59),C(63),D(94),E(0)

用户評論

【用戶】越努力越幸運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從前有人送條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養在池塘裏。那人卻把魚煮來吃了,回報說:剛放進池塘裏時,它還要死不活的;一會兒便搖擺著尾巴活動起來了;突然間,一下子就遊得不知去向了。子產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那人從子產那裏出來後說:誰說子產聰明呢?我明明已經把魚煮來吃了,可他還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倩理的方法所欺騙,但難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騙。 

【用戶】Kat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情理的方法、言語 所欺騙

【用戶】讚先生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 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 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 方,難罔以非其道。《孟子.萬章》根據本文所述,下列選項何者較不正確? (A)子產不輕易懷疑他人(B)校人所言合乎情理 (C)以魚言可謂死得其所(D)不足以論斷子產不智 普考◆國文(無公文)- 97 年 - 高考 三級#3972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