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請問這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李石樵
(B)楊三郎
(C)陳慧坤
(D)顏水龍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99318
統計:A(95),B(366),C(122),D(56),E(0)

用户評論

【用戶】wt6969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楊三郎,1907 年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祖父楊克彰是清朝貢生,父親也是著名詩人。他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以繪畫為志業的門扉。  後來得到家人諒解與經援,楊三郎遂能專心一志作畫,1929 年畢業於關西美術學校,在日本共研習了七年。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日本「春陽展」,在畫壇上漸露頭角,並與台灣美術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自日返台之後,除了幫父親繼續經營事業,並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彼此相互勉勵、率直無飾,美術風氣也被提振開...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楊三郎(1907~1995)* 1907 年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祖父楊克彰是清朝貢生,父親也是著名詩人。* 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以繪畫為志業的門扉。  * 1929 年畢業於關西美術學校,在日本共研習了七年。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日本「春陽展」,在畫壇上漸露頭角,並與台灣美術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自日返台之後,除了幫父親繼續經營事業,並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彼此相互勉勵、率直無飾,美術風氣也被提振開展。* 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畫藝...

【用戶】wt6969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楊三郎,1907 年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祖父楊克彰是清朝貢生,父親也是著名詩人。他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以繪畫為志業的門扉。  後來得到家人諒解與經援,楊三郎遂能專心一志作畫,1929 年畢業於關西美術學校,在日本共研習了七年。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日本「春陽展」,在畫壇上漸露頭角,並與台灣美術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自日返台之後,除了幫父親繼續經營事業,並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彼此相互勉勵、率直無飾,美術風氣也被提振開...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楊三郎(1907~1995)* 1907 年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祖父楊克彰是清朝貢生,父親也是著名詩人。* 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以繪畫為志業的門扉。  * 1929 年畢業於關西美術學校,在日本共研習了七年。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日本「春陽展」,在畫壇上漸露頭角,並與台灣美術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自日返台之後,除了幫父親繼續經營事業,並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彼此相互勉勵、率直無飾,美術風氣也被提振開展。* 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畫藝...

【用戶】wt6969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楊三郎,1907 年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祖父楊克彰是清朝貢生,父親也是著名詩人。他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以繪畫為志業的門扉。  後來得到家人諒解與經援,楊三郎遂能專心一志作畫,1929 年畢業於關西美術學校,在日本共研習了七年。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日本「春陽展」,在畫壇上漸露頭角,並與台灣美術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自日返台之後,除了幫父親繼續經營事業,並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彼此相互勉勵、率直無飾,美術風氣也被提振開...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楊三郎(1907~1995)* 1907 年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祖父楊克彰是清朝貢生,父親也是著名詩人。* 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以繪畫為志業的門扉。  * 1929 年畢業於關西美術學校,在日本共研習了七年。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日本「春陽展」,在畫壇上漸露頭角,並與台灣美術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自日返台之後,除了幫父親繼續經營事業,並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彼此相互勉勵、率直無飾,美術風氣也被提振開展。* 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畫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