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2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孫臏)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文中引俗語:「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主要批評的是何人?
(A)孫臏、龐涓
(B)吳起、武侯
(C)孫臏、吳起
(D)龐涓、武侯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79547
統計:A(137),B(100),C(1020),D(244),E(0)

用户評論

【用戶】100%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太史公說:世俗稱道軍旅戰法的,沒有不稱道《孫子》十三篇和吳起《兵法》,這兩部書社會上流傳很廣,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論及他們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況。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孫臏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吳起向魏武侯講憑藉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國執政卻因為刻薄暴戾少恩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悲啊!施設:設施、安排。籌策:謀劃。蚤救患於被刑:「蚤」通「早」,指孫臏無法預先避免被刖刑之苦。形勢不如德:憑藉地勢之險要不如施恩於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