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有關韓愈送董邵南序文意的說明,錯誤的選項是:
(A)「感慨悲歌之士」指稱荊軻、高漸離等人物
(B)「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為「激問」    
(C)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矧」為副詞
(D)「弔望諸君之墓」以田單遭讒不受重用,暗示董生此行未必能遇明主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294964
統計:A(16),B(41),C(101),D(82),E(0)

用户評論

【用戶】許全安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疑問__真的不曉得答案激問__答案在問題的反面提問__答案就接在問題的後面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42311511

【用戶】南霸天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參加進士考試),屢不得志於有司(主考官),懷抱利器(英才), 郁郁(文采美盛的樣子)適(往)茲土(燕趙之地)。吾知其必有合也(我知道他一定能遇到意氣相投人)。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彊(力行)仁者,皆愛惜焉。矧(ㄕㄣˇ;何況)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燕趙慷慨悲歌之士,其本性都愛慕仁義,一定能夠愛惜董生)。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風俗隨著教化而改變)(文章一轉)。吾惡(烏)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現在的燕趙風俗還會跟古時候一樣嗎?)(韓愈暗示,現在的燕趙之地,已是割據一方的藩鎮)?聊以吾子(你)之行卜之(觀察它)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為我弔(憑弔)望諸君(戰國時燕名將樂毅)...

【用戶】edmundedmund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韓愈因其詩,被尊為"奇險派"領導人物;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