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0. 請閱讀甲、乙兩首唐人詠物詩,並選出所詠之物:甲、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乙、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A)甲:鶯╱乙:楓
(B)甲:蕭╱乙:松
(C)甲:鐘╱乙:柏
(D)甲:蟬╱乙:梅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5474
統計:A(67),B(169),C(92),D(691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詠物詩辨別、時節/節氣比較、詠物詩

用户評論

【用戶】ShiuanLing Wa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作者:齊己白話解說: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幹將被摧折。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裡,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獨開。它的幽香隨風飄散,一隻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台來。注釋: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義。賞析: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幾年後,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裡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隻報春的蠟梅花引...

【用戶】Wang Yun Liou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緌:ㄖㄨㄟˊ ,古時帽帶散垂下來的部分。詩經˙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唐˙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挂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

【用戶】pvenice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蟬喝露水

【用戶】許振榕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虞世南  nn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nn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nn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nn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參考資料: 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508/9304.html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