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9. 王老師基於近來多元成家修正草案引發社會爭論,於是在上社會課有關政治議題時改變原有課程結構,提供相關多元成家資料,並要學生從不同的立場思考多元成家的議題。此屬於下列哪一種多元文化課程設計的模式?
(A)附加模式(additive approach)
(B)貢獻模式(contribution approach)
(C)轉化模式(transformation approach)
(D)社會行動模式(social action approach)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0678
統計:A(10),B(2),C(24),D(17),E(0)

用户評論

【用戶】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班克斯(Banks,1909)所提出的多元文化課程的統整模式,較具代表性;另外國內學者黃政傑(民84)綜合中西文獻所提出的觀點亦頗為完備,茲分述如下:一、班克斯主張的課程設計的途程:(一) 貢獻模式 (contribution approach)此一取向是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藉由對某些少數特定的族群中有所貢獻的...

【用戶】☆飛到北海道★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取向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取向知識與文本的再概念化,是課程改革的動力, Banks 所提出的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提供了一套循序漸進、具層級性的方法,用以檢視我國現階段課程脈動,亦多少印證多元文化課程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一、消除取向:消除或修正含有對族群、性別有刻板印象、偏見或歧視的課程內容。例如 將「吳鳳」單元消除、修正性別角色刻板化的教材。二、貢獻取向:多文化課程發展第一階段。在特殊的假日、慶典中,表揚有少數族群中有貢獻的特殊人物或英雄事蹟,如辦理兩性平等教育 周、性別歧視的行動劇在特定慶典呈現。三、添加取向: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第二階段。以既有的課程結構為主,在課程中加入特定族群的相關議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