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下列對於張秀亞的陳述,何者有誤?
(A)筆名陳藍
(B)曾獲首屆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
(C)美國於二00七年將其生平事蹟列入國會紀錄
(D)著有散文集《牧羊女》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07353
統計:A(106),B(53),C(277),D(11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白荻生平

用户評論

【用戶】沈詩筠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崛起於五○年代台灣文壇的張秀亞,1919年9月16日出生於河北省滄縣。自幼受文學薰陶,四歲即開始認字。七歲時舉家遷天津後,入天津貞淑小學就讀。九歲時因大量閱讀各種文藝刊物,逐漸開啟小秀亞創作的興趣,始於各大報紙之兒童周刊發表文章。193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頗負盛名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與作家羅蘭、王怡之為同窗好友。求學期間成績優異,曾獲得全省師範會考第三名。此時的張秀亞在師長的鼓勵及自我的期許之下,開始以「陳藍」、「張亞蘭」的筆名發表文藝創作,在女師前三年頻頻向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投稿時,受到名作家沈從文及主編蕭乾的鼓勵。十五歲更常發表詩作於校刊,成為同學口中的「小小詩人」。高中時代出版第一本...

【用戶】ShiuanLing Wa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河北人。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後考入史學研究所。曾任重慶「益世報」編輯,臺灣靜宜大學、輔仁大學教授,講授翻譯及現代文學課程廿五載。十四歲即開始寫作,著譯作品達八十餘種,2005年《張秀亞全集》出版。曾獲首屆「中山文藝獎」,首屆「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婦聯會首屆長詩獎,亞洲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等多種獎項。作品多篇被選入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之國中教科書及大學教材中。《北窗下》、《三色菫》、《牧羊女》、《湖上》、《曼陀羅》、《凡妮的手冊》、《湖水秋燈》等書均暢銷一時。由於其譯著及作品對中西文化交流貢獻卓著,2001年8月2日,美國國會特將這位我國作家之生平事蹟,列入美國國會記錄,其錄音、作品、相片、手跡等,亦為美國國會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海峽兩岸文學館永久珍藏。

【用戶】OWO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唉,現在的學生有幾個人知道他

【用戶】沈詩筠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崛起於五○年代台灣文壇的張秀亞,1919年9月16日出生於河北省滄縣。自幼受文學薰陶,四歲即開始認字。七歲時舉家遷天津後,入天津貞淑小學就讀。九歲時因大量閱讀各種文藝刊物,逐漸開啟小秀亞創作的興趣,始於各大報紙之兒童周刊發表文章。193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頗負盛名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與作家羅蘭、王怡之為同窗好友。求學期間成績優異,曾獲得全省師範會考第三名。此時的張秀亞在師長的鼓勵及自我的期許之下,開始以「陳藍」、「張亞蘭」的筆名發表文藝創作,在女師前三年頻頻向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投稿時,受到名作家沈從文及主編蕭乾的鼓勵。十五歲更常發表詩作於校刊,成為同學口中的「小小詩人」。高中時代出版第一本...

【用戶】ShiuanLing Wa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河北人。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後考入史學研究所。曾任重慶「益世報」編輯,臺灣靜宜大學、輔仁大學教授,講授翻譯及現代文學課程廿五載。十四歲即開始寫作,著譯作品達八十餘種,2005年《張秀亞全集》出版。曾獲首屆「中山文藝獎」,首屆「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婦聯會首屆長詩獎,亞洲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等多種獎項。作品多篇被選入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之國中教科書及大學教材中。《北窗下》、《三色菫》、《牧羊女》、《湖上》、《曼陀羅》、《凡妮的手冊》、《湖水秋燈》等書均暢銷一時。由於其譯著及作品對中西文化交流貢獻卓著,2001年8月2日,美國國會特將這位我國作家之生平事蹟,列入美國國會記錄,其錄音、作品、相片、手跡等,亦為美國國會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海峽兩岸文學館永久珍藏。

【用戶】OWO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唉,現在的學生有幾個人知道他

【用戶】沈詩筠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張秀亞,一個陪伴許多文學青年成長的名字,在她秀麗的文筆下創造出具有夢幻色彩的《三色堇》、《北窗下》、《尋夢草》、《牧羊女》,不僅撫慰了許多讀者的心靈,也奠立下台灣女性散文的抒情典範,終其一生她在文學世界當一個尋夢的牧羊女。

【用戶】沈詩筠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崛起於五○年代台灣文壇的張秀亞,1919年9月16日出生於河北省滄縣。自幼受文學薰陶,四歲即開始認字。七歲時舉家遷天津後,入天津貞淑小學就讀。九歲時因大量閱讀各種文藝刊物,逐漸開啟小秀亞創作的興趣,始於各大報紙之兒童周刊發表文章。193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頗負盛名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與作家羅蘭、王怡之為同窗好友。求學期間成績優異,曾獲得全省師範會考第三名。此時的張秀亞在師長的鼓勵及自我的期許之下,開始以「陳藍」、「張亞蘭」的筆名發表文藝創作,在女師前三年頻頻向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投稿時,受到名作家沈從文及主編蕭乾的鼓勵。十五歲更常發表詩作於校刊,成為同學口中的「小小詩人」。高中時代出版第一本...

【用戶】ShiuanLing Wa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河北人。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後考入史學研究所。曾任重慶「益世報」編輯,臺灣靜宜大學、輔仁大學教授,講授翻譯及現代文學課程廿五載。十四歲即開始寫作,著譯作品達八十餘種,2005年《張秀亞全集》出版。曾獲首屆「中山文藝獎」,首屆「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婦聯會首屆長詩獎,亞洲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等多種獎項。作品多篇被選入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之國中教科書及大學教材中。《北窗下》、《三色菫》、《牧羊女》、《湖上》、《曼陀羅》、《凡妮的手冊》、《湖水秋燈》等書均暢銷一時。由於其譯著及作品對中西文化交流貢獻卓著,2001年8月2日,美國國會特將這位我國作家之生平事蹟,列入美國國會記錄,其錄音、作品、相片、手跡等,亦為美國國會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海峽兩岸文學館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