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浮雲」在古典詩文中常用為「奸佞」或「讒邪」者的隱喻,請指出下列詩文中的「浮雲」亦有相近隱喻的選項是:
(A)「浮雲」蔽白日,遊子不復返
(B)「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C)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D)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E)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參考答案

答案:A,D,E
難度:簡單0.714286
統計:A(5),B(0),C(0),D(6),E(6)

用户評論

【用戶】Besilly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浮雲:喻誘惑者。白日,喻丈夫。遊子二句,表達思婦之憂慮,因久盼游子而不見歸來,故擔心他另有新歡。又或指君王被小人所矇蔽,讒邪害公正,致遊子不願歸鄉。(D)「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登金陵鳳凰台〉)意思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於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E)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

【用戶】Cash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A)浮雲:喻誘惑者。白日,喻丈夫。遊子二句,表達思婦之憂慮,因久盼游子而不見歸來,故擔心他另有新歡。又或指君王被小人所矇蔽,讒邪害公正,致遊子不願歸鄉。(D)「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登金陵鳳凰台〉)意思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於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E)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