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 輔導老師在諮商過程中,發現孩子對父親生氣但不敢表達出來,因而轉為責怪自己。這在完形治療學派的觀點裡,是屬於下列哪一種抗拒接觸 (resistance to contact) 的機制?
(A) 內攝 (introjection)
(B) 迴攝 (retroflection)
(C) 解離 (deflection)
(D) 投射 (projection)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2688
統計:A(44),B(140),C(1),D(1),E(0)

用户評論

【用戶】這是一個怡均!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抗拒接觸:避免完全且真實地經驗此刻的防衛方式內攝(introjection)不加思索,且未加以消化使之適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信念與標準。投射(projection)把部分的自我屏除出去丟給環境。迴攝(retroflection)把想要別人作的事,轉回給自己,或把想要別人對我們作的事,轉為對自己作。解離(delection)以一種不一致的基礎與環境互動,讓自己產生情緒上的耗竭感受,減少情緒經驗。融合(confluence)不太能清楚劃分內在經驗與外在現實。

【用戶】m19941123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完形心理學 抗拒接觸的五種形式:內化(內射):不加批判地完全接受別人的信念與標準,不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導致能量逐漸耗盡。投射:不承認自己某些部分,而歸諸於外在環境,無法正確區分外在與內在的分際。 逃避情感與拒絕負責,喪失主動改變自己的能力。迴射(反轉):把我們願意為別人做的事,或將希望別人為我們做的事,轉回給自己。解離:是一種精神混亂歷程,無法和人保持持續性接觸,藉由重複使用幽默、發問與不實際類化,只談論別人不談自己,導致情緒經驗減少。混淆(融合):自我與環境的分化,無法有清楚的知覺,導致內在經驗與外在現實之間沒有清楚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