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6.「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句中「時措之宜」應如何解釋才正確?
(A)無論什麼時候,處理事情都要合宜 
(B)常常能夠做出最好的處理 
(C)隨時施行,沒有不得其宜的 
(D)任何時候的舉動都合乎德的要求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04511
統計:A(48),B(7),C(81),D(84),E(0)

用户評論

【用戶】阿四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原文》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注釋》(1)自成︰自我成全,也就是自我完善的意思。(2)自道(dao)︰自我。 《譯文》誠是自己完成人格的根本功夫,道是自己所當行的路徑。誠是萬物的起因和結果,如果沒有誠,一切都不能存在。所以,君子能做到誠,是最為可貴的。誠的施行,並不是自己完成人格就算了,還要能夠完成其它萬物,給予自然的性格。完成自己的人格,就是仁;完成其他萬物的自然性格,就是智;都是天生的德性,綜合有外成於物,內成己的法則,所以要時時施行,使各得其宜啊。資料來源:四書重點翻譯

【用戶】Lyu CingYa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中庸啊~乍看下好像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