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座,席上不知警,而外席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菜根譚後集》)此段文義與下列那一選項最為貼近:
(A)置身事外,明哲保身
(B)超然物外,方識得清
(C)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D)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67566
統計:A(170),B(3299),C(539),D(290),E(0)

用户評論

【用戶】楊茱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在滔滔的大海中波浪沖天,孤舟隨著大浪的起伏而不定,這時候在船裡面的人反而不知道本身的危險,心裡並不感覺到恐懼,倒是在船外面岸上的人看到這種情景,不禁要驚心動魄了。 也就是說,人們處在極危險的環境中,有時並不覺得危險。等危險過去,痛定思痛,反而覺得當時危險情景的可怕。君子處身於事中,心當超然於事外,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註>兼天:連天。罵坐:咒罵同座的客人。《史記‧魏其武安侯傳》:「劾灌夫罵坐不敬,繫居室。」咋舌:嚼咬舌頭。形容因害怕而說不出話的樣子。咋,音「則」,囓、咬。

【用戶】linlin鐵佐事務已上榜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當天氣不好波浪濤天時,坐在船中的人並不知道害怕,反而把船外的人嚇得膽破心寒;猖狂罵座,席上不知警,而外席者咋舌。當酒宴中有人酒醉而怒罵時,同席的人並不知道警惕,反而把站在席外的人嚇得目瞪口呆。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所以一個有才德的君子,即使被某件事捲入漩渦中,但心智卻要抱著超然物外的態度。【明哲保身】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後亦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相似詞 :潔身自好;相反詞:飛蛾撲火﹑同流合汙﹑隨波逐流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詩意味要能明辨真相,應具備下列那一種條件? (A)敏銳思考的角度(B)客觀超然的立場(C)豐富充足的經驗(D)親近自然的人生 

【用戶】楊茱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在滔滔的大海中波浪沖天,孤舟隨著大浪的起伏而不定,這時候在船裡面的人反而不知道本身的危險,心裡並不感覺到恐懼,倒是在船外面岸上的人看到這種情景,不禁要驚心動魄了。 也就是說.....看完整詳解

【用戶】linlin鐵佐事務已上榜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當天氣不好波浪濤天時,坐在船中的人並不知道害怕,反而把船外的人嚇得膽破心寒;猖狂罵座,席上不知警,而外席者咋舌。當酒宴中有人酒醉而怒罵時,同席的人並不知道警惕,反而把站在席外的人嚇得目瞪口呆。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所以一個有才德的君子,即使被某件事捲入漩渦中,但心智卻要抱著超然物外的態度。【明哲保身】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後亦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相似詞 :潔身自好;相反詞:飛蛾撲火﹑同流合汙﹑隨波逐流

【用戶】Lin Tony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舟外者怎麼會寒心呢,當然是驚心呀,猖狂罵座到底跟波浪兼天有何干係?覺得作者用字能力很詭異。

【用戶】zona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寒心亦有恐懼、害怕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