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9.他是一個實際的人,不接受老師的觀念─真實處於日常生活之外的理型領域,也不相信洞窟神話。他的研究遠超過現在視為哲學的範圍,即使在哲學領域,他的興趣依然廣泛,包括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美學。在他心目中的美好人生裡,最重要的元素是理論性或是思維性的活動,他認為反省自己所知道的事物,是人類可能做到的最重要活動。請問此哲學家為?
(A)康德
(B)芝諾
(C)亞里斯多德
(D)柏拉圖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19048
統計:A(5),B(2),C(26),D(9),E(0)

用户評論

【用戶】Teacher Star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不接受老師的觀念─1.真實處於日常生活之外的理型領域2.不相信洞窟神話---所以為亞里斯多德1.柏拉圖看來,「理型」以非物質的形式存在,必然地和物質性的東西相對立。換言之,理型永遠不可能在空間或物質,即是我們所生活的感官世界中出現,而只是自身純粹而獨立地存在。2.這個比喻又名「洞穴比喻」,出自《理想國》。在柏拉圖看來,侷限於感官世界而不覺自知者,是失去了自由的人,而他希望這些愚人從這個世界轉換出來,認識到另外一個世界。

【用戶】Teacher Star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不接受老師的觀念─1.真實處於日常生活之外的理型領域2.不相信洞窟神話---所以為亞里斯多德1.柏拉圖看來,「理型」以非物質的形式存在,必然地和物質性的東西相對立。換言之,理型永遠不可能在空間或物質,即是我們所生活的感官世界中出現,而只是自身純粹而獨立地存在。2.這個比喻又名「洞穴比喻」,出自《理想國》。在柏拉圖看來,侷限於感官世界而不覺自知者,是失去了自由的人,而他希望這些愚人從這個世界轉換出來,認識到另外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