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在《荀子 勸學》篇中,可看出荀子善於藉廣博的譬喻闡明為學之道,以下選項中的譬喻,何者強調「學貴專一」的概念?
(A)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B)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19118
統計:A(46),B(353),C(233),D(4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名詞作動詞、「玉不琢,不成器」出處、老子第六十六章原文翻譯

用户評論

【用戶】WeiYi Hsiao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荀子勸學可謂經典, 常考常用, 應通篇理解. 本題選項分別譬喻:A: 持恆積善, 聲聞必彰. 勉勵學者讀書累積智識與德行, 光芒自然會顯露出來, 不怕沒人賞賜機會.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C)說的是柴是一樣的,但燃燒起來火勢總是往乾燥的方向走。地是平的,但水流過來,總往有濕氣的地方走。這是物性的力量,用物以類聚,來比喻人以群分.

【用戶】黃馨儀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要句析義: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青」,取之於藍:青,名詞,靛(ㄉㄧㄢˋ)青,染料名。而「青」於藍,「青」字則為形容詞。藍:草名,為製靛青的主要原料。取之「於」藍:從。「而」青於藍:轉折連詞,下「而寒於水」之「而」與此相同。而青「於」藍:比。白話翻譯:靛青,從藍草中提煉,卻比藍草更青;冰,由水凝結而成,卻比水更冷。意謂後天之環境可改變先天之本性。學則才過其本性。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繩:符合直的標準。中,音ㄓㄨㄥˋ,符合。繩,繩墨,木工用來取直的墨線。輮:音ㄖㄡˊ,通「煣」,以木浸水,再用火烘烤,使之彎曲。槁暴:晒乾。槁,音ㄍ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