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臺灣通史序:「郭公夏五」一詞意指:
(A)篳路藍縷
(B)蒐集網羅
(C)郢書燕說
(D)文字脫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82147
統計:A(39),B(42),C(152),D(1253),E(0)

用户評論

【用戶】Joanne Lee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郢書燕說是指穿鑿附會之說也就是憑空杜撰,隨意牽合。造句:「這棟空屋竟被人們郢書燕說,繪聲繪影的說成一間陰森恐怖的鬼屋。」 歷史小故事:郢書燕說 一天夜裡,楚國京城郢都的一個人在家給燕相國寫信。因為燭燄偏低,飄忽不定的燭光夾著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顯得有一點昏暗,所以這郢人對侍者說了一聲:“舉燭。”明燈高照,寫信就看得清楚了。誰知他在燭光不亮,心中犯急,腦子裡想著“舉燭”,嘴裡念著“舉燭”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把“舉燭”二字也寫到信裡去了。過後他沒有檢查就把信交給了侍者。 燕相國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後,反覆看了好幾遍。他始終覺得信中的“舉燭”二字非常費解。久聞四海之內唯楚有才,難道這就是一種莫測高深?燕相國想到這裡,忽然靈機一動。他若有所悟地說:“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才能出眾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是為我獻策!” 燕相國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燕王,燕王聽了十分高興。他以相國的政見為原則,廣招賢士,從而使燕國政通人和,日益強盛。

【用戶】五色幸運草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http://www.tonyhuang39.com/page/cc733.html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何也?斷簡殘編,蒐羅匪易(不易);郭公夏五(郭公,指春秋莊公二十四年經文的脫漏之處。夏五,指春秋桓公十四年經文的脫漏之處。郭公夏五比喻缺漏的文獻。),疑信相參;則徵文難(求證困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重以改隸(改朝換代)之際,兵馬倥傯(ㄎㄨㄥˇ ㄗㄨㄥˇ;兵荒馬亂),檔案俱失;私家收拾(蒐藏),半付祝融(被火焚毀),則欲取金匱石室(古代國家祕藏重要文書的地方)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風雨,亂世。名山,古帝王藏書之府。全句比喻亂世不朽的著作。),而有所不可。然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