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第三篇:閱讀下列臺灣古典詩作,回答第 23-25 題:南陽宗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曰:「誰?」鬼曰:「鬼也。」鬼問:「卿復誰?」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數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迭相擔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答言:「唯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度,聽之,了無聲。定伯自度,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作聲。」定伯曰:「新死不習度水耳,勿怪。」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至頭上,急持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于時言:「定伯賣鬼,得千五百。」﹙選自《列異傳‧宗定伯》﹚
【題組】23.依據上引小說,定伯的第一個危機是什麼?
(A)鬼問:「欲至何所?」
(B)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C)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
(D)鬼復言:「何以作聲。」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93333
統計:A(21),B(31),C(238),D(10),E(0)

用户評論

【用戶】Penny Hu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宋定伯捉鬼【朝代】魏晉【作者】  曹丕,字子桓,漢末沛國譙(ㄑㄧㄠˊ)縣(今安徽省亳縣)人。生於東漢靈帝中平四年(西元一八七年),卒於魏文帝皇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年四十。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西元二二○年)簒漢自立為帝,國號魏,卒諡文帝。他是著名的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著有列異傳(已散佚)、魏文帝集等書。    曹丕在政治上,毀多於譽,但在中國文學上卻評價極高。尤其以詩歌和散文最著。曹丕詩的特點是體裁多樣性,舉凡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無所不有,其中五言和七言成就最高。他的樂府詩,語言通俗,形式多樣,具有民歌精神。散文以與吳質書、又與吳質書兩篇最為著名,信中表現對亡友的思念之情,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