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有關Erikson社會心理發展論的敘述,何者為非?
(A)八個階段各有危機
(B)若各階段的危機無法解決會產生發展障礙
(C)青年期最大的危機是自我統合
(D)強調童年的早期決定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71611
統計:A(14),B(32),C(115),D(1093),E(0)

用户評論

【用戶】IMAPT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早期決定論是佛洛伊德,六歲定終生Erikson1 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2 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3 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4 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5 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6 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7 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8 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用戶】IMAPT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早期決定論是佛洛伊德,六歲定終生Erikson1 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2 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3 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4 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5 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6 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7 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8 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用戶】IMAPT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早期決定論是佛洛伊德,六歲定終生Erikson1 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2 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3 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4 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5 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6 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7 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8 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