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6. 學前特教班的王老師在角落時間因應幼兒的需求與學習型態,讓學習能力不一的幼兒操作不同難度的教材,這種作法與下列何者有關?
(A)多層次教學(multitiered instruction, MI)
(B)介入反應模式(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
(C)區分性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DI)
(D)通用課程設計(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UDL)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268293
統計:A(57),B(1),C(22),D(2),E(0)

用户評論

【用戶】107正取二謝謝阿!!就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Bird Li (2017/02/08) 4 多層次教學法,是指“在相同的課程內,進行不同 類型的學習;採用不同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習活動,接受不同的學習成果。”簡單地的說,便是在情境中,以同一教學主題,達成學生個別間不同的目標。區分性課程是資優課程所強調的重點。理念:區分性課程是教師允許不同特質的學生有不同的課程與教材,進行區分學習。 全方位學習設計(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簡稱UDL)即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前提的課程發展觀點,考慮到課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面彈性的應用,讓所有學習者均能透過合適的學習管道去參與普通課程的學習。全方位課程是在課程發展之初就考量所有學習者的需求,以發展出彈性的課程適應學生能力的差異性

【用戶】Kai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區分性教學•針對傳統式教學的缺失作一些必要的調整,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同時在課堂上學到適合他們能力的學習內容。 •讓所有學生有連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學生不需要學習他們已經知道的、瞭解的或可以做到的。 •為不同程度的學生調整教學環境與教學實況,以開創因應不同學習需求的適應性學習經驗。•是一種為了滿足教室內多種學習者的需求,老師策略性計畫的觀念,持續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調整(課程中的)內容、過程和成果,以回應學生在學習準備度、興趣與學業成就上的差異•適當的針對資優生(特殊需求學生)需求調整課程及教學,對課程及教學進行必要調整來支持不同學習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