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下列選項「」中的字義解釋,何者錯誤?
(A)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第一個「物」是「享用祭物」,第二個「物」是「祭物」(《 左傳‧宮之奇諫假道 》)
(B)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第一個「效」是「任務」,第二個「效」是「成功」( 諸葛亮〈出師表〉)
(C)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第一個「師」是「老師」,第二個「師」是「學習」( 韓愈〈師說〉)
(D) 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第一個「學」是「學問」,第二個「學」是「學習」(《 孟子‧滕文公上 》)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97624
統計:A(323),B(27),C(40),D(16),E(0)

用户評論

【用戶】Joyce Li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民不易「物」,惟德繄「物」:人民不需去更改祭品,只有德性是上天給的禮物

【用戶】Yen Ju Cheng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民不易物,惟德繄物:百姓並不須要特別去改變祭品,(因為)只有德行才是(給皇天)真正的祭品。繄:注音「ㄧ」,是。

【用戶】Belle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民不易「物」,惟德繄「物」:上字名詞,指祭物;下字動詞,指享用祭物。 翻譯:人們沒有改變祭物,但神明只享用有德行的人的祭品。

【用戶】jun2605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人們的祭品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神只享用有德行人的祭品。」現實生活中有一種人,一邊燒香拜佛,一邊說話、做事沒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