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不及其盛下食之時而去之,其能脫鉤而逝者,幾何也?」具有下列何種啟發意義?
(A) 放棄名利、甘於歸隱的人,令人不解
(B) 追逐名利的人,應要來者不拒,才能壯大
(C) 善於逢迎阿諛的人,為數眾多
(D) 追逐名利的人,應要懂得急流勇退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82446
統計:A(42),B(36),C(83),D(346),E(0)

用户評論

【用戶】Howard Li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湖之魚》 林紓 原文:  林子啜茗于湖濱之肆,叢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魚百數來會其下。  戲嚼豆脯唾之,群魚爭喋;然隨喋隨逝,繼而存者,三四魚焉。再唾之,墜綴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謂魚之逝者皆飽也。尋丈之外,水紋攢動,爭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釣者將下鉤,必先投食以引之。魚圖食而併吞鉤。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將有鉤矣。然則名利之藪,獨無鉤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時而去之,其能脫鉤而逝者幾何也?!  ——選自木刻本《畏廬文集》  語譯:林生坐在西湖邊上的茶館裡喝茶,四垂的柳條遮蔽著視窗,一汪湖水,深蒼碧綠,猶如染過一般,百余條小魚正彙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試著將肉乾嚼碎朝水面唾去,藉以取樂。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