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關於中國韻文之祖的《詩經》與《楚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詩經》代表北方的文學,《楚辭》代表南方的文學
(B)在內容與句法上,《詩經》富想像,以四言詩為主;《楚辭》重寫實,句法長短參差
(C)《楚辭》約有三百篇,〈離騷〉是《詩經》中的一篇
(D)在時代上,《詩經》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楚辭》則出於春秋時代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03326
統計:A(6956),B(966),C(326),D(410),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詩經-蓼莪、成語故事:沐猴而冠、四部+蒙學

用户評論

【用戶】Teresa Tian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B)在內容與句法上,《詩經》富質樸寫實,以四言詩為主;《楚辭》重幻想浪漫,句法長短參差 (C)《詩經》約有三百篇,〈離騷〉是《楚辭》中的一篇 (D)在時代上,《楚辭》是戰國時代的作品,《詩經》則出於春秋時代

【用戶】Sally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 所謂風、雅、頌,是指《詩經》按音樂劃分的三個類別。『風』,是指國風,即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雅』,是周王京畿的樂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稱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稱。『雅』分大雅、小雅,意與後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頌』,是形容、讚頌的意思,是當時統治者進行祭祀時的樂歌。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這種藝術表現手法,是詩歌創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至深至遠的影響。

【用戶】pringles5566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北 經(京) 楚南 (處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