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四首詠史詩,各有歌詠之歷史人物,請問甲乙丙丁四首,所述人物相同的是:甲、八尺將軍千里錐,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乙、留侯美好如婦人,五世相韓 韓入秦。傾家為主合壯士,博浪沙中擊秦帝。丙、男兒忍辱志長存,出胯曾無怨一言。漂母人亡石空在,不知還肯念王孫?丁、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28291
統計:A(160),B(328),C(369),D(413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人知己、司馬遷評項羽

用户評論

【用戶】諲諕

【年級】

【評論內容】甲、項羽(范增、鳥信)乙、張良(五世、博浪沙)丙、韓信(忍辱、出胯)丁、項羽(江東子弟、卷土重來)

【用戶】Lin Tzu Hung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甲)身高八尺的項羽,騎著日行千里的良騅。項羽力氣大、志向大,跋山扛鼎都不足為奇。卻因為時不我予,聯名將范增也無用武之地,到了烏江邊,便知道已經走投無路。

【用戶】柯柯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身家背景,謀刺秦王 張良,字子房,韓人。韓為戰國七雄之一,領地在今山西省東南部到河南省中部這一帶,秦滅六國統一天下,最先滅掉的就是韓,而張良是韓國宰相張平之子,他的祖父張開地也是宰相,祖父和父親先後以宰相之職服待了五代的韓王,因此張良可說是系出名門。韓亡時,張良尚在求學並未出仕,但是韓國滅亡的慘狀令張良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也因為他愛韓極深也就憎秦極烈,因此他立誓要報仇雪恨,刺殺秦王,重建祖國。在歷史上張良最早是以一個復仇者的身份出現。為了謀刺秦王,張良苦思種種計謀,散千金之產而求得一力士,並在始皇巡幸天下,途經博浪沙時,以一個重達一百二十斤的鐵錘狙擊秦始皇巡視的隊伍,卻誤中副車,失敗而回,「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張良避開了嚴峻的搜索,改名換姓躲藏在下邳。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留侯論】【張良】24蘇軾〈留侯論〉:「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 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上文意旨主要說明: (A) 張良是能忍小忿之人(B) 屈辱方能激發張良之鬥志 (C) 張良是謙恭有禮,敬老尊賢之人(D) 張良的心機是秦皇和項籍都比不上的 警察/一般警察/鐵路◆國文- 101 年 - 101年 佐級鐵路人員 事務管理、材料管理、運輸營業-【國文】#8446答案:A 難度:適中6.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 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 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