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中國人性論的主張,會影響教育的方向和手段,以下敍述何者為非?
(A)孟子主張性善,故教育須啓發人性之四端仁義禮智
(B)告子主張性無善惡,提出人性如水之就下,故教育要順性而為
(C)荀子主張性惡,故教育須積善,以禮樂化性成偽
(D)王充批判天人感應說,故在教育上具批判精神而無法成就文化傳統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75297
統計:A(26),B(474),C(85),D(418),E(0)

用户評論

【用戶】Yu Min Chiu(感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人性說整理理論內涵性善說1、孟子:「乃若(順)其情,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陸賈、韓嬰。2、Rousseau:「培養自然人,讓兒童自然成長,順其自然」(實物教學)。斐希特(Fichte)性惡說1、荀子:「化性起偽、禮樂教化、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人化矣」è相信教育的力量。法家韓非、清朝袁枚。2、西方第一位性惡說是聖奧古斯丁,舉原罪論說明人性本惡。3、西方的性惡說受宗教影響。※西方的性惡說則認為教育力量是無法根除的惡性,只有神才半得到。4、17世紀英國霍布斯(Hobbes)。叔本華(Schopenhauer)人性亦善亦惡1、代表:Plato、Aristot...

【用戶】Tamae W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B)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人性根源的定向性善(性善是人本身俱有的)→孟子

【用戶】Cindia Y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最佳解 (Yu Min Chiu) 有誤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