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8.下列何者為正確可行的溼式造粒法?
(A)秤重混合→製備溼塊→過篩造粒→乾燥整粒→潤滑混合
(B)秤重混合→製備溼塊→潤滑混合→乾燥整粒→過篩造粒
(C)秤重混合→過篩造粒→製備溼塊→乾燥整粒→潤滑混合
(D)秤重混合→製備溼塊→乾燥整粒→過篩造粒→潤滑混合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51423
統計:A(792),B(101),C(111),D(50),E(0)

用户評論

【用戶】Shane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濕式:稱重 研細 (加稀釋劑) 過篩乾粉混合 (加黏合劑)濕塊 造粒(過6-8號篩) 乾燥(60℃)整粒(過12-20號篩) 潤滑 打錠乾式:稱重混合(已加稀釋劑、乾粉混合劑e.g.阿拉伯膠、微晶纖維素)大錠 製粒 潤滑 打錠稱重一定是最先無論乾式或濕式均有從粉到成塊的黏合階段(濕塊or大錠)粉成塊完才可以造粒造粒完整理-整粒潤滑無論是濕式乾式均在*打錠前一步*,所以在最後接著就打錠

【用戶】just do it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濕粒法(Wetting method)優點:可得色澤均勻的錠劑缺點:1.複雜費時不能自動化2.再現性不良3.不適合對水不安定或對熱敏感的藥品4.降低生體可用率乾粒法(Drying method又稱作Double compression 或Slug method)優點:對水不安定及對熱敏感藥物可用缺點:二次壓錠,硬度太應會降低生體可用率直接打錠法無造粒!錠劑藥品不能高於20~25% ,生體可用率最高

【用戶】所得皆所愿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壓制錠劑製程:稱量 → 混合 → 造粒【以6、8號篩網】 → 乾燥 → 整粒【以12、20號篩網】 → 潤滑 → 壓錠 → 包覆 → 檢查 → 包裝 → 打包***造粒:促進粉末流動性、提高粉末的壓制性、增加重量的均一度(↓分層現象)和藥品的安定性

【用戶】考過變成大肌肌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抱歉口訣偏黃,不喜勿入秤重混合→製備溼塊→過篩造粒→乾燥整粒→潤滑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