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笑而「遣」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93181
統計:A(91),B(2266),C(140),D(4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時候年齡代稱

用户評論

【用戶】Od Go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孔子做任何事光明磊落,都不違背綱常倫理的天道,也不在背後中傷別人『釣而不綱』;是指光明磊落,仁德之心。『弋不射宿』;是指不暗地傷人

【用戶】又子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呂氏春秋·慎勢篇》引《慎子》雲:“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分定而已矣。” “一隻兔子跑了,一百個人亂哄哄蜂擁而上,要逮住他,並不是因為捉到兔子後每個人都能分到兔子的百分之一,而是因為兔子的所有權沒有確定。而市場上有好多兔子在賣,盜賊都不敢去偷,這是因為市場上兔子的所有權是明確的。所以,當事物的名分沒有確定以前,堯、舜、禹、湯也像奔馬似地追逐,而名分確定後,貪婪的盜賊也不敢奪取。如法令不明確,其條目不確定,天下百姓都會評議,其評議因人而異沒有定說。人君在上制定法令,百姓在下議論紛紛,這是法令不定,以下代上,這就是所說的名分不定。

【用戶】硬要背~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13. 數罟:音ㄘㄨˋ ㄍㄨˇ,網目細密的魚網。數,細密的。罟,網。洿池:水塘。洿,音ㄨ,水池。

【用戶】Cathy Hu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題幹:弋一ˋ不ㄅㄨˋ射ㄕˊ宿ㄙㄨˋ:射箭者不射殺已歸巢的鳥。比喻賢者隱逸不仕以遠避暴亂之害。(A) 焚林而畋 ㄊㄧㄢˊ:焚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比喻索取一空,不留餘地。竭澤而漁:排盡池湖的水捕魚。比喻一味榨取,不留餘地。(B) 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細密的網子不放到低窪的池塘裡,帶了斧頭和刀鋸,依著一定的時令到山上去砍伐。(C) 鷦ㄐㄧㄠ鷯ㄌㄧㄠˊ巢林,不過一枝: 鷦鷯生活在林中,所棲不過一截樹枝,比喻所求不多。亦用  以勉人知足寡慾。偃一ㄢˇ鼠飲河 鼴鼠只喝一些河水就夠了。比喻所求不多。(D) 《呂氏春秋·慎勢篇》引《慎子》雲:“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堯且屈...